[1] |
马丽云, 莫文. 自我损耗下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5): 684-691. |
[2] |
鲍旭辉, 黄杰, 李娜, 李健军, 李亚红. 主动性人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4): 508-514. |
[3] |
岳鹏飞, 胡文丽, 张嘉鑫, 史梦梦. 粗暴养育与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焦虑与性别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26-232. |
[4] |
王怀勇, 岳思怡, 沈晓寻. 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机制:领导差异化授权两阶段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1): 130-137. |
[5] |
任亚萍, 孙岩, 赵雪松. 不同任务框架下自我损耗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750-756. |
[6] |
侯娟, 郑心怡, 王秀, 方晓义. 金钱与时间感受启动对择偶标准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38-844. |
[7] |
郭庆童, 徐铭雪, 许春艳, 刘秀丽.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序列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50-656. |
[8] |
赵悦彤, 孙晓娟, 白倩, 张向葵. 空间活动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3): 289-296. |
[9] |
李喜乐, 孙安琪, 高平圆, 晏妮. 母亲的情景特异性归因与儿童问题行为: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1): 74-81. |
[10] |
魏淑华, 赵健, 董及美, 陈功香. 工作对家庭的增益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1): 125-130,136. |
[11] |
王江洋, 于子洋, 聂家昕. 自我污名与孤儿学生消极情绪的关系:解释风格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6): 777-783. |
[12] |
王琼, 刘志宏, 张萌. 民警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3): 412-418. |
[13] |
唐丹丹, 傅瑜, 吴燕京, 朱海.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组间差异的神经机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176-184. |
[14] |
张振, 齐春辉, 付淑英, 王青春, 熊建萍. 社会距离和性别对公平关注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1): 100-106. |
[15] |
王春梅, 吕勇. 高、低回避性消极情绪影响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ERP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5): 577-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