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拓, 古丽给娜, 杨莹, 任世秀, 钞淼. 人格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独处行为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268-274. |
[2] |
方若蛟, 曹成琦, 李根, 张建新, 王力. 汶川地震5年半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基于DSM-5的诊断标准[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1): 107-113. |
[3] |
郭文斌, 陈佳丹, 张梁. 表情强度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2): 157-163. |
[4] |
黄时华, 曾艳芬, 张卫. 情绪效价对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反应性控制和主动性控制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6): 807-814. |
[5] |
周宵, 伍新春, 王文超, 田雨馨, 曾旻. 青少年侵入性反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主动反刍的中介和希望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4): 544-550. |
[6] |
周宗奎, 刘庆奇, 杨秀娟, 孙晓军.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2): 155-161. |
[7] |
孙晓军, 童媛添, 范翠英. 现实及网络社会排斥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2): 169-174. |
[8] |
周宵,伍新春,曾旻,田雨馨. 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来自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5): 626-632. |
[9] |
郝志红, 梁宝勇.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30-734. |
[10] |
程诚, 黄俊, 梁宝勇.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35-742. |
[11] |
于丽荣, 卢国华, 梁宝勇.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坚韧人格素质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43-747. |
[12] |
徐晟, 李强, 李凌, 尹艺璇, 梁栋.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社会赞许性全国常模的制定*[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48-755. |
[13] |
黄洁, 张慧勇, 商士杰.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813-818. |
[14] |
郭文斌,方俊明. 我国ASD者面孔识别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4): 490-495. |
[15] |
袁晓娇, 方晓义, 谢庆红, 曹洪健.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3): 289-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