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旭.(2004). 中学心理素质教育. 西南师大出版社.
2 陈英和.(2012-06-25). 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素质研究获得国际影响力——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报, p2, A08.
3 冯正直.(2004). 大学心理素质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冯正直, 张大均.(2001 a). 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7(6), 56-61.
5 冯正直, 张大均.(2001b).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研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0(3), 223-225.
6 冯正直, 张大均, 范华泉.(2004). 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27(4), 890-895.
7 龚玲.(2011).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修订. 西南大学.
8 龚玲, 张大均, 王金良.(2014).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0(3), 86-92.
9 郭成.(2004).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 西南师大出版社.
10 胡朝兵.(2003). 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 西南大学.
11 胡月琴, 甘怡群.(2008).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心理学报, 40(8), 902-912
12 雷鹏, 关幼萌, 陈旭, 王雪平.(2012). 进化心理学对心理素质结构研究的整合与重构 以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为例. 心理学探新, 32(2), 99-103
13 刘华山.(1999). 试析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 教育研究与实验, 4, 52-53.
14 刘衍玲.(2000). 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3), 75-79.
15 刘衍玲.(2001).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西南大学.
16 刘衍玲, 张大均, 郭成.(2006).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9, 68-72.
17 钱含芬.(1996). 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成就相关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33-38.
18 苏志强.(2016). 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及其与压力认知和社会适应的关系. 西南大学.
19 田澜, 曹祥勇, 连昌庆.(2004). 黄石市249名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中国学校卫生, 25(6), 720-721.
20 王滔.(2002).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21 王滔, 张大均, 陈建文.(2003).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 心理科学, 26(5), 847-850.
22 王滔, 张大均, 陈建文.(2008).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1), 122-127.
23 王鑫强, 覃丽.(2014). 川渝鄂中学生心理素质显著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1), 86-91.
24 王鑫强, 苏志强.(2015). 大学生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1(6), 110-114.
25 王鑫强, 王洁, 张大均.(2016).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启示. 教育评论,(3), 105-108.
26 王鑫强, 张大均.(2012).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2年追踪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91-98.
27 王鑫强, 张大均, 罗俊.(2014). 心理素质与心理韧性的联系与区别: 基于理论与实证的分析. 应激与心理健康——第四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摘要集, 26-27.
28 王鑫强, 张大均, 苏志强.(2016). 简明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的修订及信效度研究. 心理学探新, 录用待刊发.
29 王鑫强, 张大均, 张雪琪, 苏志强.(2016). 大、中学生简明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的修订及信效度研究.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155-156.
30 武丽丽.(2016).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一项观察研究. 西南大学.
31 席居哲, 左志宏, WU wei.(2012).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 心理科学进展, 20(9), 1426-1447.
32 杨念.(2011).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修订. 西南大学.
33 易雯静.(2010). 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34 曾天德.(2008). 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及量表编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132-138.
35 张大均.(2003). 论人的心理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 1(2), 143-146.
36 张大均.(2004).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7 张大均.(2014).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8 张大均, 陈旭.(2008). 中国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9 张大均, 冯正直.(200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 心理与行为研究, 2(4), 582-585.
40 张大均, 冯正直, 郭成, 陈旭.(2000). 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3), 56-62.
41 张大均, 江琦.(2004).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504-508.
42 张大均, 李晓辉, 龚玲.(2013). 关于心理素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思考(一)——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探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2), 71-76.
43 张大均, 刘衍玲, 冯正直.(2007). 高中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4), 495-501.
44 张大均, 刘衍玲, 郭成.(2004).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64-69.
45 张大均, 刘衍玲, 洪显利.(2000). 关于高中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研究的几点思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4, 77-80.
46 张大均, 苏志强.(2015).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1(3), 89-95.
47 张大均, 王鑫强.(20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内涵结构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3), 69-74.
48 张华.(2016).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全球教育展望, 45(4), 10-24.
49 张娟.(2016). 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向. 西南大学.
50 褚宏启.(2016).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1-3.
51 Furlong, M. J., Gilman, R., & Huebner, E. S.(2014).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nd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52 Wang, X. Q., & Zhang, D. J.(2012). The criticism and amendment for 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From chinese psychological suzhi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3(5), 319-327.
53 Wang, X. Q., Zhang, X. Q., & Zhang, D. J.(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4, 21-29.
54 Zhang, D. J., Wang, J. L., & Yu, L.(2011). Methods and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s Psychological Suzhi.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