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学军, 郝嘉佳.(2012). 我国“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及干预研究. 第一资源,(6), 107-115. 2 白学军, 刘旭, 李馨, 郝嘉佳, 沈德立.(2013).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11(1), 1-8. 3 毕晨虹, 姚玉红, 陈增堂.(2015).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4), 316-320. 4 陈翠华.(2014).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5 方晓义, 沃建中, 蔺秀云.(2005).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3(2), 95-101. 6 郝嘉佳, 陈英和.(2010). 小学儿童在线和离线元认知监控的发展特点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心理科学, 26(5), 1008-1112. 7 洪艳萍, 张碧云, 程霞.(2014). 大一新生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2(2), 264-267. 8 胡志海, 黄和林.(2006).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9(6), 1498-1501. 9 林崇德.(2015). 增强适应能力, 争做创造性人才——为北师大心理学院新同学的演讲. 心理与行为研究, 13(5), 577-584. 10 孟慧, 杨铮, 徐琳, 唐晨.(2012). 大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适应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4), 552-555. 11 聂衍刚, 杨安, 曾敏霞.(2011). 青少年元认知、大五人格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2), 151-157. 12 秦攀博.(2009).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3 王静琼, 张卫, 朱祖德, 甄霜菊, 麦玉娇, 李董平.(2010). 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 心理学报, 42(2), 262-270. 14 汪玲, 郭德俊, 方平.(2002). 元认知要素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1), 44-49. 15 许兴苗, 胡小爱, 王建明.(2013). 专业认同及情境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9), 74-80. 16 苑春永, 陈福美, 王耘, 边玉芳.(2013).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情绪适应的差异——基于倾向分数配对模型的估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2), 296-299. 17 朱凌云, 李健.(2015). 大学新生适应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4),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