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焕东.(2016). 成人利他水平问卷的初步编制及其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 2 程赟, 李丹.(2004).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基础教育), 33(12), 122-125. 3 方芳, 谢广田.(2012). 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杭州市区小学生为例. 教育测量与评价,(2), 35-39. 4 黄晨.(2015). 中小学生利他行为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 5 李丹.(2000).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因素的研究. 心理科学, 23(3), 285-288. 6 李丹, 黄芸.(1996). 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 14-16. 7 李艳芳.(2008).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 8 刘俊.(2010). 9-11岁农村小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及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 9 刘巍巍.(2013). 小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与内在动机分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5), 77-79. 10 龙洋洋.(2012). 初中生感戴与助人倾向的关系及其对中学教育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11 骆风, 汪士元.(2000). 中小学男女生品德得分差异的实证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7(5), 101-105. 12 邵贵平.(1999). 关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青年研究,(11), 45-48. 13 时蓉华.(1986). 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4 王宏详.(2015). 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4), 55-56. 15 张会平, 李虹.(2006).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4(4), 285-289. 16 郑显亮, 顾海根.(2010). 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外国中小学教育,(9), 51-55. 17 Bar-Tal, D.(1994). Altruistic motivation. Humbold Journal of Social Relution, 13, 3-14. 18 Hoffman, M. L.(1975).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5), 937-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