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艳桃, 高晓彤, 陈兆琳, 黄时华.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1): 88-95. |
[2] |
金花, 贾丽娜, 单金磊. 相关度对老年人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影响:死亡态度和健康焦虑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3): 389-395. |
[3] |
李启明. 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5): 714-720. |
[4] |
侯娟, 刘金群, 陈昕, 黄佳妮, 方晓义. 性态度和爱的水平在识别性和爱相关刺激上的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3): 384-394. |
[5] |
武剑倩, 钞秋玲, 陈媛. 家庭环境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2): 223-228. |
[6] |
苏曼, 蒋京川. “我不喜欢你”所以“你也可能不喜欢我”:矛盾性别偏见与群际焦虑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2): 274-281. |
[7] |
王沛, 尹志慧, 罗芯明, 叶旭春, 柏涌海. 医患沟通对医生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1): 119-124. |
[8] |
梁宇颂, 刘华山, 杜红芹,. 认知资源对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内控自杀动机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2): 276-281. |
[9] |
陈莉,王沛. 范围假设解释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表征的适用性*[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6): 795-801. |
[10] |
王晓庄,骆皓爽,张永翠,吴捷. 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3): 390-398. |
[11] |
徐钟庚,席贻莹,马婷 张锋. 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基于SCM模型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1): 106-113. |
[12] |
周春燕, 黄海, 刘陈陵, 郭永玉, 贺金波.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对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4): 511-515. |
[13] |
张陆, 叶娜, 刘峰. 无偏见动机对刻板印象和偏见激活的抑制作用:基于四分模型的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4): 552-557. |
[14] |
宋淑娟,刘华山,.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威胁效应:场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3): 302-305. |
[15] |
雷鹏, 瞿斌, 陈旭, 彭丽娟, 邹荣. 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3): 35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