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晓玫, 姜英杰, 于明阳, 袁媛, 刘芳芳. 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和人际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3): 353-360. |
[2] |
黄鹤, 王小英, 吕博. 家庭累积风险与流动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779-785. |
[3] |
王小凤, 燕良轼. 不良生活经历对大学生冷酷无情特质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6): 846-853. |
[4] |
焦江丽, 刘毅, 闻素霞. 中英双语者情绪注意偏向中的双语优势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5): 590-595. |
[5] |
于永菊. 焦虑和抑郁对正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注意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1): 121-127. |
[6] |
刘文, 于增艳, 林丹华. 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1): 31-37. |
[7] |
张丽华, 李娜, 刘婕, 代嘉幸. 情绪启动对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6): 763-770. |
[8] |
缪佩君, 谢姗姗, 陈则飞, 连榕.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大五人格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4): 512-517. |
[9] |
毋嫘,林冰心,蒋娜,赵亚萍.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6): 760-764. |
[10] |
赵偲,高雪梅,周群,翁蕾. 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图片注意偏向的ERP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5): 584-590. |
[11] |
张丽华, 施国春, 张一鸣. 脆弱型高自尊高中生攻击性线索注意偏向*[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1): 36-41. |
[12] |
聂衍刚,刘莉,曾燕玲,宁志军. 道德自我对利己和利他行为倾向的注意偏向*[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5): 678-683. |
[13] |
刘得格.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和情绪枯竭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1): 115-124. |
[14] |
程诚, 黄俊, 梁宝勇.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35-742. |
[15] |
黄洁, 张慧勇, 商士杰.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813-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