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芳, 霍瑞, 韩铖铖, 王美沂, 杨海波. 执行功能对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倾向和调节效果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3): 382-389. |
[2] |
陈佩儀, 陈瑜, 杨雪岭. 中庸思维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4): 571-576. |
[3] |
李昌竹, 郑士春, 陆梭, 张雨青, 刘正奎. 心率变异性与人格的神经质之间关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275-280. |
[4] |
齐冰, 杨丽珠, 姚屹北. 不同情绪诱发下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2): 202-208. |
[5] |
刘仕凡, 连榕, 李涓, 连坤予. 教学情境对教师自动情绪调节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2): 209-215. |
[6] |
王道阳, 魏玮, 殷欣. 流动儿童自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1): 48-55. |
[7] |
姜媛, 张力为, 毛志雄.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4): 570-576. |
[8] |
刘含君兰, 赵守盈, 郭海辉. 篮球运动员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控制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3): 315-320. |
[9] |
鲍婧, 傅纳. 具身的情绪调节: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2): 180-187. |
[10] |
梁三才, 吴海梅.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尽责性与心盛之间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5): 709-713. |
[11] |
何一粟,杨声伟,李洪玉. 散打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的眼动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6): 755-759. |
[12] |
张海军. 高校教练家长式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精神: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1): 109-114. |
[13] |
吴国来,钟琼瑶,陈韩清. 父亲忽视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3): 333-338. |
[14] |
朱昭红, 马骁, 张俊峰. 心理疲劳对认知控制和动机影响的外周生理机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6): 752-758. |
[15] |
马惠霞;窦光茜. 医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干预实验[J]. , 2012, 10(5): 378-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