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科, 陈秋燕. (2011). 灾区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6), 89-93. 董小燕, 赵品良, 史占彪. (2010). 5-12地震一年后北川灾区8-14岁儿童创伤症状及相关因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8(6), 753-755. 何树德, 陈晓清. (2010). 地震极重灾区小学教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 职业与健康, 26(19),2164-2166. 李丹, 翟瑞, 邓欢, 陈容. (2012). "5-12"地震后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31(8), 27-30. 秦虹云, 季建林. (2003). PTSD及其危机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l7(9), 614-616. 谭友果, 甘枝勤, 刘成文, 张光毅, 蔡端芳, 谭伟. (2011). 汶川小学教师灾后2年心理状况调查及连续心理干预分析. 四川医学, 32(6), 797-800. 王芳, 许燕. (2004).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36(5), 568-574. 王国香, 刘长江, 伍新春. (2003).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82-86. 魏玉兵, 王瑞明, 苏洁, 莫雷, 游泳恒. (2011). 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在灾后中学生中的应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4), 47-51. 吴薇莉, 苏文明, 魏赓, 唐颖彦. (2010). 5-12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建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5(4), 312-313. 杨艳杰, 乔正学, 邱晓惠, 杨秀贤, 张媛媛, 张翠等. (2008). 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4(12), 1512-1513. 叶运莉, 刘娅, 陈敏, 张俊辉, 杨超, 袁萍. (2011). 地震灾区中学生PSS与PTSD趋势及相关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7(7), 853-855. 于少萍, 游永恒. (2012). 灾后一年灾区教师幸福感与抑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1), 142-149. 游永恒, 张皓, 刘晓. (2009). 四川地震灾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创伤评估报告. 心理科学进展, 17(3), 524-526. 臧伟伟, 张宇迪, 伍新春. (2009). 汶川地震外迁学生的PTSD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59-63. 张彩云. (2009). 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111(9), 92-96. 张丽娟. (2007). 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 28-29. 赵国秋. (2008). 心理干预技术. 中国全科医学, 11(1A), 45-47. 赵玉芳, 毕重增. (2003).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80-84. 曾宁波, 赖长春. (2009). “灾后师生心理重建”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论坛, 267(9), 59-68.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200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钟雪美, 翟瑞, 王宁霞. (2012). 5-12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27(9-10), 1171-1176. Chen, C. H., Tan, H. K., Liao, L. R., Chen, H. H., Chan, C. C., Cheng, J. J., Chen, C. Y., Wang, T. N., & Lu, M. L. (2007). Long- term psychological outcome of1999 Taiwan earthquake survivors: a survey of a high-risk sample with property damage.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48(3), 269-275. Maslas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397-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