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 Vol. 16 ›› Issue (2): 283-288.
• 应用心理学 • 上一篇
梁凤华
收稿日期:
2016-09-20
出版日期:
2018-03-20
发布日期:
2018-04-19
通讯作者:
梁凤华。E-mail:fenghua_annie@126.com
基金资助:
LIANG Fenghua
Received:
2016-09-20
Online:
2018-03-20
Published:
2018-04-19
摘要: 以59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学生小我争面子、大我争面子与社会排斥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小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和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大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及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小我争面子正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大我争面子则负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方差差异分析发现,相对于低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有更高的小我争面子意识和更低的大我争面子意识,后者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亦较高。研究为在教育过程中帮助难以融入集体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法,对于遭到社会排斥感的学生可引导其为团体(班集体、学生社团等)大我争面子,以减少其在学生群体中体验到的排斥感。最后分析并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梁凤华. 小我争面子、大我争面子与社会排斥感相关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2): 283-288.
LIANG Fenghua.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ll Self Acquisitive Face Orientation, Big Self Acquisitive Fac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Exclusion[J].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18, 16(2): 283-288.
白蓉, 潘治辉. (2015).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职业与健康, 31(13), 1826-1832. 杜建政, 夏冰丽. (2008).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 心理科学进展, 16(6), 981-986. 费孝通. (2007). 乡土中国.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先缙. (2004). 中国人的面子观. 见 黄光国, 胡先缙等(主编),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pp. 40-6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光国. (2006).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见 杨国枢(主编), 中国人的心理 (pp. 226-248).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金耀基. (1988).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 见 杨国枢(主編), 中国人的心理 (pp. 75-104). 台北:桂冠图书. 金耀基. (2006). "面"、"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 见 杨国枢(主编), 中国人的心理 (pp. 249-269).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王轶楠, 杨中芳. (2007). 小我争(护)面子与大我争面子导向之关系的探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6), 20-27. 王轶楠, 钟向阳. (2007). 一项从自我呈现角度针对中国人自我增强的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22(Z1), 174-177. 吴惠君, 张姝玥, 曾宇倩. (2013). 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2), 1829-1831. 翟学伟. (1994). 面子·人情·关系网.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翟学伟. (2012a). 脸面运作与权力中心意识:官本位社会的心理机制研究.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3), 16-22. 翟学伟. (2012b). 关系和中国社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umeister, R. F., & Tice, D. M. (1990). Point-counterpoints:Anxiety and social exclusion. Journal of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 9(2), 165-195. Chou, M. L. (1996). Protective and acquisitive face orientations:A person by situation approach to face dynamics in social inter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wang, K. K. (2012). Chinese model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In 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 (pp. 327-367). New York:Springer. MacDonald, G., & Leary, M. R. (2005). Why does social exclusion hu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physical pai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1(2), 202-223. Twenge, J. M., Baumeister, R. F., Tice, D. M., & Stucke, T. S. (2001). If you can't join them, beat them: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ggressive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81(6), 1058-1069. |
[1] | 游旭群, 李倩钦, 张桢堉, 黄浦江, 刘志远. N-back任务训练迁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794-801. |
[2] | 熊思成, 张斌, 姜永志, 蒋怀滨, 陈芸. 手机成瘾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02-808. |
[3] | 郭颖, 樊富珉, 张英俊, 刘宇. 团体咨询师胜任力量表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09-815. |
[4] | 姚崇, 惠琪, 王媛, 席海莎, 雒朝梁. 公费师范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探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16-823. |
[5] | 李飞飞, 缴润凯, 刘丹, 尹航.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24-830. |
[6] | 周彦榜, 李强, 暴卿. 跨期决策中的偏好反转:突出性效应和兼容性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31-837. |
[7] | 侯娟, 郑心怡, 王秀, 方晓义. 金钱与时间感受启动对择偶标准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38-844. |
[8] | 窦运来, 沈伊默. 参与式领导如何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45-852. |
[9] | 杨槐, 龚少英, 苗天长, 李伟贺. 工作-非工作边界管理一致性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6): 853-860. |
[10] | 王艳丽, 陈红. 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量表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65-670. |
[11] | 贾晓珊, 朱海东. 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71-678. |
[12] | 黄明明, 陈丽萍, 郭莉萍, 赵守盈. 工作-家庭冲突与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关系: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79-686. |
[13] | 刘传军, 谢忠桔, 王星元. 诱发高兴情绪会降低人们的道德规范敏感度吗?[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87-694. |
[14] | 张霄钰, 朱海燕, 陈凤姣, 苏欣悦. 月是故乡明:家乡标签对风景图的情感和价值评估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95-700. |
[15] | 苏明宇, 王光明. STEAM训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抑制与注意集中能力[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701-70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