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1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首、尾语素频率对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
    陈琳, 徐贵平, 翁斐斐
    2018, 16(2):  145-149. 
    摘要 ( )   PDF(4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词汇判断任务,探讨语素频率对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语素频率影响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词的识别。同时,语素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受到语素位置的调节。当语素为复合词的首语素时,语素频率高,词汇判断的正确率高;语素频率低,词汇判断的正确率低。当语素为复合词的尾语素时,语素频率对词汇判断正确率的影响受到首语素频率的限制。只有当首语素的频率高时,尾语素的频率才会影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当首语素的频率低时,尾语素的频率不影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研究结果支持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的表征中产生了语素表征,而且首语素的频率在复合词识别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汉语口语词汇识别中声调、语境的作用: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王露, 万鹏, 任桂琴
    2018, 16(2):  150-156. 
    摘要 ( )   PDF(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汉语口语词汇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结合视觉-情境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声调对汉语双字词听觉词汇识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语境中,三种竞争词各自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无关控制词;(2)在低限制性语境中,高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低频词;(3)在低限制性语境中出现词频效应。该结果表明:音段信息、声调都能够影响口语词汇识别过程,实验结果支持TRACE模型。
    表情强度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影响的实验研究
    郭文斌, 陈佳丹, 张梁
    2018, 16(2):  157-163. 
    摘要 ( )   PDF(7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寻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低强度(10%,30%)、中强度(40%,60%)和高强度(70%,90%)的愤怒和开心面部表情时,识别情绪类型的既有能力和差异。采用表情标签范式,用E-prime软件在电脑上呈现不同强度的3D合成面部表情刺激,分别对10名自闭症儿童、10名正常发育儿童和10名智障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低强度表情时具有面部表情识别障碍,其对不同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智障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面部表情强度呈正相关,面部表情强度越大,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越高;自闭症儿童对低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对开心表情的识别正确率高于愤怒表情,但是,在中强度和高强度面部表情识别时,存在显著的愤怒优势效应。
    模糊容忍性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信息迷航的中介作用
    汪招霞, 许磊, 刘华山, 陈京军, 龚勋
    2018, 16(2):  164-169. 
    摘要 ( )   PDF(6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模糊容忍性(AT)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AT量表、信息迷航问卷,利用自编的网络搜索系统及相应测验对241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控制无关变量后,AT得分、信息迷航均与网络信息搜索绩效呈显著的负向偏相关;(2)AT通过信息迷航的完全中介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产生影响。
    成人空间视角采择的自动性
    左婷婷, 胡清芬
    2018, 16(2):  170-179. 
    摘要 ( )   PDF(11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新的空间视角采择任务,考察成人空间视角采择的自动性。结果发现:(1)在other任务中,随着人偶与被试的角度差异增加,反应时和错误率升高。(2)在self任务中,空间关系一致时正确率高于不一致时,且150°-180°间的一致性效应不显著;随着角度差异增加,反应时升高;小球与人偶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致性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任务对成人而言是一个有效的空间视角采择任务;成人可以自动地做空间视角采择;人偶与被试的角度差异影响成人空间视角采择的自动性;小球与人偶的空间关系不影响成人空间视角采择的自动性。本研究首次证明了成人可以自动做空间视角采择。
    具身的情绪调节: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的影响
    鲍婧, 傅纳
    2018, 16(2):  180-187. 
    摘要 ( )   PDF(7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一编制内隐积极消极情绪测验(IPANAT)为中文版。测验包括内隐积极情绪和内隐消极情绪两维度,共36个项目,信效度良好。研究二,诱发被试消极情绪后,对其分三组进行表情操控:微笑组,牙齿横咬筷子;不笑组,嘴唇竖含筷子;对照组,不使用筷子。IPANAT得分及反应时分析表明:不笑组,相比微笑组与对照组,内隐消极情绪恢复得更多。这表明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调节存在影响,并拓展了具身情绪调节的“匹配假说”。
    提示促进时间性前瞻记忆:内、外部控制的作用
    胡炜宇, 齐冰
    2018, 16(2):  188-194. 
    摘要 ( )   PDF(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操纵背景任务的认知负荷与提示所在的时段位置,考察提示能否通过影响个体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控制来促进其任务表现。结果发现提示显著提高了前瞻任务的正确率。内部控制方面,高认知负荷下10分钟处提示显著提高了前瞻干扰量;外部控制方面,高、低认知负荷下6分钟和10分钟处提示均显著增加了时钟查看次数。这表明提示能够通过提高个体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水平促进前瞻任务的表现,但其影响效果受到认知负荷和提示位置等因素的调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智力增长观对高威胁下自我评价的作用效果:呈现顺序和自尊的影响
    胡心怡, 陈英和
    2018, 16(2):  195-201. 
    摘要 ( )   PDF(6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研究考察在高威胁情境下,智力增长观对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完成能力提升练习后自我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智力增长观在威胁情境前呈现时,在高威胁情境下,完成智力增长观写作任务的被试在练习后的内部自我评价显著高于控制组,并且智力增长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低自尊被试的内部自我评价。(2)当智力增长观在威胁情境后呈现时,在高威胁情境下,智力增长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高自尊被试的内部自我评价。(3)智力增长观任务对高威胁情境下被试完成练习后的外部自我评价无显著影响。
    4-6岁儿童言语理解中世界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赵鸣, 黄莹莹, 刘涛
    2018, 16(2):  202-208. 
    摘要 ( )   PDF(6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90名4-6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一年龄段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其发展特点。实验要求被试确定测试句中代词TA的回指名词,该回指名词需要被试依据相关的世界知识进行判断。实验发现:(1)4-6岁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4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水平较低,与其他两组儿童相比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5岁组和6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异较小。(3)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现实生活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相比,各组儿童对童话语境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更为灵活。这一差异性在4-5岁组儿童表现得更为显著。
    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
    卢富荣, 刘丹丹, 李杜芳, 王耘
    2018, 16(2):  209-216. 
    摘要 ( )   PDF(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319名小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低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前测与后测的数据中,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相关显著;(2)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前测的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权威型教养方式,前测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同伴关系,正向预测学校回避,前测的学习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学校喜欢、同伴关系具有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
    自我损耗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付聪, 韩仁生
    2018, 16(2):  217-224. 
    摘要 ( )   PDF(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抵制诱惑范式在儿童自我损耗研究中的应用,并研究自我损耗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采用双任务范式,任务一为抵制诱惑,任务二为7个连续的分享任务,记录被试分享的数量以及分享的优先性。随机选取某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共182名儿童,其中有效被试144人。结果表明:与以往研究一致,儿童分享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且所有被试均表现出较强的利己分享倾向;抵制诱惑范式能够有效启动儿童的自我损耗状态,自我损耗抑制儿童分享中的利他倾向,即损耗组被试在分享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利己;自我损耗对小班和中班儿童的利他分享影响较大,对大班儿童在分享行为中的利他倾向影响并不明显。
    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董军, 付淑英, 王洋, 李曌宇, 杨绍峰, 齐春辉
    2018, 16(2):  225-230. 
    摘要 ( )   PDF(6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自我控制问卷、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苏地区的2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价值取向、认知共情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控制、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均可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学生群体中自我控制能力、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动态关系。
    长期合作学习小组中的集体智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详, 张泽宇, 曾晖
    2018, 16(2):  231-237. 
    摘要 ( )   PDF(5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学习是应对信息时代学习困境的有效途径。研究一探索了合作学习群体中是否存在集体智慧,研究二比较了互动小组和名义小组在创新观点产生任务中的表现,研究三考察了合作学习小组在群体决策中的表现及其成员的观点和主观自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长期合作学习小组的多重任务表现中存在代表群体整体一般能力的C因素,即存在集体智慧;在创新观点的产生中,社会影响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在困难问题解决的判断与决策中,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更明显,较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左右。建议在合作学习等群体活动中通过策略选择和规则设置促进集体智慧发挥作用。
    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刘立立, 缴润凯
    2018, 16(2):  238-246. 
    摘要 ( )   PDF(6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Holland(1997)职业理论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高中生生涯活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属于多维度因素结构,包含Holland六种生涯领域学习经验分问卷,每种分问卷包括成就表现、口头劝服、替代学习和积极情绪唤起等四个学习经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多维构念合理,拟合良好,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构念效度。以中国个人球形职业兴趣量表简版中的生涯自我效能分量表为关联效标,发现在每种生涯领域下的生涯学习经验与生涯自我效能感都显著正相关,支持了量表的实证效度。该问卷可以作为我国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测量工具。
    应用心理学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新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程刚, 张大均
    2018, 16(2):  247-252. 
    摘要 ( )   PDF(6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基于社会阶层心理和社会标签理论,考察了大学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贫困生身份及抑郁情绪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调查了1042名大一新生。通过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发现:(1)贫困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而在抑郁情绪上贫困生则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大学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在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贫困生身份对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和贫困生身份的调节作用对大学新生的抑郁情绪产生影响。
    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化身认同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
    衡书鹏, 周宗奎, 雷玉菊, 牛更枫
    2018, 16(2):  253-260. 
    摘要 ( )   PDF(6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我差异理论,在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和游戏化身认同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42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现实-理想自我差异(AISD)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化身认同、沉浸感和游戏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2)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化身认同和游戏成瘾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不仅可以通过化身认同的单独中介作用,还能通过化身认同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游戏成瘾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身在成瘾者的自我概念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通过分析成瘾者对游戏化身的认同,了解其现实和理想自我的特征,并改善其对现实自我的接纳和认同,从而预防和控制游戏成瘾。
    定制、沉浸感对网络游戏忠诚的影响:基于玩家的视角
    丁倩, 周宗奎, 张永欣, 魏华, 熊婕
    2018, 16(2):  261-265. 
    摘要 ( )   PDF(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定制、沉浸感对网络游戏忠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500名男性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网络游戏定制、沉浸感和网络游戏忠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定制、沉浸感与网络游戏忠诚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定制不仅直接影响网络游戏忠诚,还通过沉浸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游戏忠诚。研究结论揭示了网络游戏忠诚的建立和维持机制,对网络游戏开发和设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的调节作用
    魏华, 周宗奎, 张永欣, 丁倩
    2018, 16(2):  266-271. 
    摘要 ( )   PDF(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54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压力和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分析了社会支持在压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调节作用,且比较了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调节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1)压力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压力对于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支持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调节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但朋友支持不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与低父母支持的个体相比,高父母支持个体的压力对网络成瘾的预测力要小一些,即较高的父母支持可以缓冲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冲动性与人际困扰的双重中介
    姜永志, 王海霞, 蒋怀滨, 刘勇
    2018, 16(2):  272-282. 
    摘要 ( )   PDF(8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神经质可以分别通过冲动性、人际困扰,以及冲动性→人际困扰三条间接路径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产生中介效应。
    小我争面子、大我争面子与社会排斥感相关研究
    梁凤华
    2018, 16(2):  283-288. 
    摘要 ( )   PDF(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59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学生小我争面子、大我争面子与社会排斥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小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和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大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及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小我争面子正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大我争面子则负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方差差异分析发现,相对于低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有更高的小我争面子意识和更低的大我争面子意识,后者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亦较高。研究为在教育过程中帮助难以融入集体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法,对于遭到社会排斥感的学生可引导其为团体(班集体、学生社团等)大我争面子,以减少其在学生群体中体验到的排斥感。最后分析并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