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鹏程, 李喜, 桑宇杰, 陈宁. 神经质人格对中小学生抑郁的影响:班级环境的跨层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5): 637-643. |
[2] |
程刚, 邹燕, 余玮, 丁芳媛, 贾云丞. 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大五人格与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5): 692-699. |
[3] |
鲍旭辉, 黄杰, 李娜, 李健军, 李亚红. 主动性人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4): 508-514. |
[4] |
尹静, 李传英, 马世超, 徐瑜姣, 李永升. 大学生人格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压力感知的中介与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3): 426-432. |
[5] |
孙云瑞, 韩映虹, 吕勇, 刘芳. 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冷”“热”执行功能的并行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40-247. |
[6] |
彭丽仪, 胡义秋, 曾子豪, 詹林. 儿童期受虐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和MAOA基因rs3027407多态性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30-236. |
[7] |
曹晓丽, 彭晨, 张王琼. 变革型领导对高校教师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73-279. |
[8] |
曾练平, 田丹丹, 黄亚夫, 赵守盈. 中小学教师人格类型及其对工作家庭平衡与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80-286. |
[9] |
张野, 苑波, 王凯, 申婷. 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校园排斥与生命意义感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1): 89-95. |
[10] |
颜玉枝, 董圣鸿. 中国人幸福人格的结构与内涵[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6): 755-761. |
[11] |
刘文, 孟祥蕊, 车翰博, 张嘉琪, 沈漪.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5): 624-630. |
[12] |
丁倩, 刘祎琳,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特权与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4): 537-543. |
[13] |
申承林, 李晨麟, 游旭群.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人格量表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3): 339-345. |
[14] |
刘拓, 古丽给娜, 杨莹, 任世秀, 钞淼. 人格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独处行为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268-274. |
[15] |
李昌竹, 郑士春, 陆梭, 张雨青, 刘正奎. 心率变异性与人格的神经质之间关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275-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