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益兵, 于家伟, 李艳如, 杜宜展.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4): 472-478. |
[2] |
王江洋, 王蒙歌. 拒绝敏感性与留守中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19-225. |
[3] |
陆芳, 付淑英. 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问卷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48-254. |
[4] |
李启明, 王纪婷. 家庭氛围、子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关系: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的差异[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82-288. |
[5] |
陈艳桃, 高晓彤, 陈兆琳, 黄时华.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1): 88-95. |
[6] |
贾晓珊, 朱海东. 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5): 671-678. |
[7] |
万娇娇, 纪莉莉, 吴丽娜, 张亚飞, 刘改改, 谷璜, 赵俊峰.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亲合与安全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4): 500-506. |
[8] |
魏灵真, 刘衍玲, 刘传星, 林杰, 王旭. 家庭亲密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3): 361-367. |
[9] |
吴旻, 孙丽萍, 梁丽婵, 边玉芳.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资本的异质性及其社会适应: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证据[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186-192. |
[10] |
孙芳, 李欢欢, 包佳敏, 甄子昂, 宋巍, 蒋松源. 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09-215. |
[11] |
姜媛, 田丽, 薛璐璐.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和人际关系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6): 798-804. |
[12] |
谭千保, 李佳圆, 刘旭. 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4): 489-495. |
[13] |
吴晓靓, 盖笑松, 王文, 谢笑春, 王宏, 顾婷玉. 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幸福感常模的制定[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4): 530-536. |
[14] |
申琳琳, 张镇. 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2): 234-240. |
[15] |
戴斌荣. 农村儿童社会适应问卷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 17(4): 50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