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江洋, 王蒙歌. 拒绝敏感性与留守中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 20(2): 219-225. |
[2] |
孙芳, 李欢欢, 包佳敏, 甄子昂, 宋巍, 蒋松源. 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09-215. |
[3] |
吴晓靓, 盖笑松, 王文, 谢笑春, 王宏, 顾婷玉. 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幸福感常模的制定[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4): 530-536. |
[4] |
赵鸣, 黄莹莹, 刘涛. 4-6岁儿童言语理解中世界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16(2): 202-208. |
[5] |
孟四清, 翟艳. 中学生耐挫力及其与家庭状况关系的调查[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6): 781-785. |
[6] |
刘双, 张向葵. 幼儿物体掌控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5): 633-642. |
[7] |
郭明佳, 刘儒德, 甄瑞, 牟晓红, 庄鸿娟. 中学生亲子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师生关系及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3): 351-358. |
[8] |
张大均, 苏志强, 王鑫强. 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1): 3-11. |
[9] |
房立艳, 张大均, 武丽丽, 胡天强.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基于个体中心的潜在类别分析[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1): 20-25. |
[10] |
张金宝, 李晓晓, 阴国恩. 中学生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2): 266-270. |
[11] |
陈友庆, 耿海艳. 中学生的心理理论在冲突道义情境中的特点*[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6): 782-789. |
[12] |
宋广文, 鲍万杰, 何文广.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4): 478-482. |
[13] |
陈友庆, 耿海艳. 中学生的心理理论在道义情境中的发展[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4): 483-489. |
[14] |
柴晓运, 龚少英. 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4): 511-517. |
[15] |
马惠霞, 白学军, 刘璐, KenGreenwood. 个人幸福指数-中小学生版(PWI-SC)在中国的适用性 ——兼与澳洲中学生比较[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4): 52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