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心理学 新使命
    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贯彻好“六个必须坚持”
    白学军, 章鹏, 李士一, 杨海波, 李馨
    2023, 21(1):  1-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既是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既为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开展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新形态建设
    岳童, 陈红
    2023, 21(1):  7-1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需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理论建设;以新时代社区心理建设为场域,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路径,助推人民共同富裕。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需要关注新时代社区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提出解决中国社区发展问题的中国办法和中国方案,努力推进中国社区心理学新形态的建设。

    基础心理学
    合理性对汉语阅读中双字词语义预视效益的优势作用:眼动研究
    张俐娟, 张凤筠, 赵赛男, 王敬欣
    2023, 21(1):  12-1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72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义预视效益(SPB)对于揭示阅读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提取高水平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关于SPB的产生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同时操控预视词的合理性和语义相关性考察了二者对汉语阅读中双字词SPB的影响。结果发现,合理性主效应显著,合理预视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不合理预视;语义相关性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语境匹配假说,进一步说明了汉语阅读中预视词的合理性对SPB的优势作用。

    听障大学生汉语阅读中的绕口令效应:口语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影响
    兰泽波, 宋子明, 姜琨, 闫国利
    2023, 21(1):  20-2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6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听障者阅读时是否激活语音信息是听障者阅读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采用绕口令材料,考察口语经验和阅读能力对听障大学生汉语阅读中语音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口语经验较多且阅读能力较高(OHRH)的听障大学生的绕口令效应大于口语经验较少但阅读能力较高(OLRH)的听障大学生,OLRH组的绕口令效应大于口语经验较少且阅读能力较低(OLRL)的听障大学生。局部指标分析发现OHRH和OLRH组在早期和晚期指标上均存在绕口令效应,OLRL组只在晚期指标上才出现绕口令效应。结果表明,口语经验和阅读能力影响听障大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语音激活。

    语境影响反语理解的眼动研究元分析
    丁辉, 张志超, 张慢慢, 臧传丽
    2023, 21(1):  28-3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6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语境在反语理解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搜集了13篇有效文献,16项实验数据,包含了806名被试。结果发现:(1)在反语理解正确率指标上反语明显比字面语更难理解,语境与目标反语不一致会产生额外推理过程,导致反语理解相对困难。(2)目标区反语和字面语在第一遍阅读时间指标上没有差异,但是在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和总阅读时间指标上反语的加工时间显著更长,这表明语境在反语加工的后期产生了作用,读者需要在加工后期对反语进行重新分析和整合,这一结果基本符合模块化理论的预测。(3)熟悉性对目标区的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产生了调节作用,表明不管语境强度如何,熟悉的意义首先被加工,这一结果与分级显著性假设的预测基本一致。

    自恋双面性与行为系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任芬, 刘拓, 齐保莉, 徐绍恒, 凌钲程
    2023, 21(1):  36-4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7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不同自恋得分的个体对奖赏与惩罚的敏感性及性别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钦佩–竞争自恋问卷(NARQ)、BIS/BAS量表在483名在校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1)钦佩性自恋与行为趋近系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显著负相关;(2)竞争性自恋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行为趋近系统的相关不显著;(3)性别在自恋双面性与行为系统之间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女性自恋双面性得分越高,对奖赏和惩罚均越敏感;在男性被试中未表现出这种模式。

    手机成瘾者抑制控制能力特点:来自反向眼跳任务的证据
    周钧毅, 白占双
    2023, 21(1):  43-4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67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研究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特点,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34名被试,手机成瘾组与非手机成瘾组各17名被试完成反向眼跳范式测量。结果发现:(1)手机成瘾组反向眼跳错误率显著高于非手机成瘾组。(2)手机成瘾组朝向眼跳潜伏期显著短于非手机成瘾组。结果表明,手机成瘾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手机成瘾组,反向眼跳任务成绩较差。这表明手机成瘾者较容易受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较难抑制无关刺激产生的注意干扰。

    基于贝叶斯网模型的多级计分诊断测验分类及比较研究
    喻晓锋, 肖遇春, 秦春影
    2023, 21(1):  49-5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78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叶斯网模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和直观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非常适合在诊断测验中对教育评估的内容进行建模。本研究将两种贝叶斯网分类模型与序列多级计分诊断模型S-GDINA进行综合比较。考察两种贝叶斯网分类模型与S-GDINA在Q矩阵正确界定和包含一定比例(25%、30%)的错误时,两者对被试的分类性能;并将贝叶斯网分类模型应用到实证数据中,展示贝叶斯网分类模型在实证数据中的分类过程和分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Q矩阵由专家正确界定时,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分类效果与S-GDINA模型相差不大,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类效果,树增广的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也能达到良好。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将贝叶斯网分类模型应用于教育测量领域中的诊断分类工具是有其优势和可行的,尤其是当测验数据对于所选用诊断模型的拟合较差、测验的Q矩阵中包含错误或测验数据中包含较多的噪音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两年半追踪研究
    谢云天, 孟凡斐
    2023, 21(1):  58-6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09
    摘要 ( )   HTML ( )   PDF(80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问卷法对101名初中生在两年半间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状况进行5次测试。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等探讨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并考察性别对数学元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 初中生数学元认知及各成分在初二表现出下降趋势。(2) 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三种类型,即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著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3) 与女生相比,男生有着更多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数学元认知初始水平,且与低−缓慢下降组相比,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属于高−缓慢下降组。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姣, 熊猛
    2023, 21(1):  65-7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0
    摘要 ( )   HTML ( )   PDF(7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674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影响社交焦虑的路径,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和自我关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2)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关注调节了核心自我评价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随着自我关注程度提高,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增强。

    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甜甜, 武兵
    2023, 21(1):  72-7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1
    摘要 ( )   HTML ( )   PDF(72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临沂市3所小学1173名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探讨了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亲子关系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母子冲突、儿童焦虑两两显著正相关,母子亲密与母亲消极情绪表露、母子冲突、儿童焦虑的相关不显著;(2)母亲消极情绪表露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焦虑;(3)母子冲突在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间起中介作用,且上述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母子亲密的调节。

    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和受欺负的影响: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
    刘志军, 陈继为
    2023, 21(1):  79-8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2
    摘要 ( )   HTML ( )   PDF(70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依恋理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和受欺负的影响,并探究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亲密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和父母低头行为程度最严重,亲子亲密感水平最低;(2)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网络受欺负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子亲密感呈显著负相关;(3)父母低头行为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但对网络欺负没有直接影响;(4)父母低头行为通过青少年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间接影响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

    中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丁轶飞, 陈兰双, 张镇
    2023, 21(1):  86-9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3
    摘要 ( )   HTML ( )   PDF(87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中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采用老年人社交网络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和社会网络量表对1063名50岁及以上城市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2)自主、胜任、关系需求满足在线上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社会网络规模调节了“线上社会参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抑郁症状”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

    应用心理学
    社会价值取向与损失情境对不同时间压力下双人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
    孙鹏, 凌晓丽
    2023, 21(1):  94-10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4
    摘要 ( )   HTML ( )   PDF(80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双人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双人社会困境,采用实验法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损失情境对不同时间压力下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亲社会个体的合作率显著高于亲自我个体的合作率,收益情境下的合作率显著高于损失情境下的合作率,在社会困境中双方冲突程度越大合作率越低;此外,高时间压力提升了亲自我个体在囚徒困境以及收益情境下信任困境中的合作率,同时降低了亲自我个体在损失情境下最大差异困境中的合作率。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收益损失情境以及困境冲突程度均对合作行为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而时间压力对合作行为的作用也同样受到三者的影响。这些发现能够为合作行为自动性的理论分歧提供新的证据。

    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抑郁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刘燊, 洪新伟, 赵明玉, 宋明华
    2023, 21(1):  102-10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5
    摘要 ( )   HTML ( )   PDF(65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抑郁和社会支持在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厌恶和抑郁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同伴关系。

    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经验回避和羞耻的链式中介作用
    陈君楣, 吕勇
    2023, 21(1):  109-11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6
    摘要 ( )   HTML ( )   PDF(75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自我同情对拖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大学生拖延量表、大学生羞耻量表和接纳与行动量表对7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拖延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羞耻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负向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经验回避、羞耻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拖延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纵向追踪研究
    杨雪岭, 张桥芬, 王慧琪, 孙熙原, 陈佩儀, 王优
    2023, 21(1):  116-12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7
    摘要 ( )   HTML ( )   PDF(69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0名不同调节定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以探索长期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及两者共存的关系。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组在抑郁、焦虑以及自我调节失败得分上低于预防定向组;(2)控制基线期抑郁和焦虑症状,促进和预防定向系统的自我调节失败均可正向预测3个月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3)抑郁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促进目标失败有关,焦虑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预防目标失败有关;(4)基线期抑郁不仅通过促进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通过促进和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正向预测继发的焦虑;基线期焦虑不仅通过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能正向预测继发的抑郁。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道德认同的影响:法律意识的调节作用
    陈诚, 王彬洁
    2023, 21(1):  123-12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70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道德认同的关系,及其法律意识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法律意识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187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 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负相关。(2) 人格特质、道德认同、法律意识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尽责性对道德认同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3) 法律意识在尽责性与宜人性对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应该尊重人格特质的个体特异性,在高校进行专业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提高个体的道德认同水平。

    道德判断的外语效应:心理距离的中介与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
    吴鹏, 冯婵婵, 张琪
    2023, 21(1):  130-13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19
    摘要 ( )   HTML ( )   PDF(78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基于多项式加工树构建算法,通过3个实验验证道德外语效应,并尝试探究道德外语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边界。实验1的结果表明中文为母语、英文为外语的个体的道德判断受语言的影响。与母语条件相比,外语条件下个体的道义论道德判断更少。实验2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距离可以完全中介语言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3发现外语熟练度可以调节语言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道德外语效应,并表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拓展了道德外语效应发生机制的可能解释。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创造力的中介和安全感的调节作用
    刘啸莳, 李静雯, 张蕾, 项珵, 吴芸
    2023, 21(1):  138-14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1.020
    摘要 ( )   HTML ( )   PDF(7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和安全感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56名18~60岁城市成年人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安全感、创造力和心理幸福感。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2)性格优势之创造力是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3)安全感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只有当个体的安全感较高时,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创造力才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还需要提升个体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并进一步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