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上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语言切换情境对认知控制子成分的适应性作用—来自维-汉-英三语者的证据
    伊里努尔·热甫卡迪江, 郭晶晶
    2024, 22(5):  577-58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1
    摘要 ( )   PDF(12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维-汉-英三语者为被试,在双高/高-低优势度语言切换情境或单语情境启动任务后通过面孔任务考察语言切换情境对不同认知控制子成分的适应性影响。结果显示:(1)双高优势度语言切换情境未显著改变被试的认知控制水平;(2)高-低优势度语言切换情境提升了面孔任务的反应抑制水平,而降低了干扰控制表现。这些结果表明短暂的语言切换经验可以适应性改变个体的反应抑制和干扰控制能力,并且该适应性变化受语言优势度的调节。
    词素位置概率信息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基于维语大学生的眼动证据
    李馨, 龙梦灵, 梁菲菲, 王永胜
    2024, 22(5):  585-59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2
    摘要 ( )   PDF(7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母语为维吾尔语、二语为汉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操纵目标词的首、尾词素位置概率,考察词素位置概率信息在维语大学生汉语句子阅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总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回视比率、总注视次数以及首次注视位置等指标上出现显著的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并且该效应受到目标词学习次数的影响。这表明词素位置概率可以促进维语读者词切分和词汇识别过程,出现在词汇加工晚期阶段;词素位置概率可以有效引导读者眼跳目标的选择和定位。
    背景线索效应的动态眼动模式: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
    赵光, 陈佳欢, 李林璇, 张吉超, 吴镕涛
    2024, 22(5):  594-60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3
    摘要 ( )   PDF(7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背景线索效应范式,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以数据驱动的方法考察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在眼动模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重复场景与新异场景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重复场景中被试有更高的概率从注视点直接转移到目标上。此外通过变分贝叶斯期望最大化对被试的眼动序列进行聚类发现,被试存在全局搜索与定向搜索两种眼动模式,且这种眼动模式不受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的影响。
    具身情绪对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陈建新, 方紫梦, 黄蓉, 叶宝仪, 杨伟平, 魏柳青
    2024, 22(5):  602-60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4
    摘要 ( )   PDF(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抑郁倾向个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具身情绪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面部表情操纵和身体姿势操纵技术诱发被试的具身积极或消极情绪,以探究具身情绪对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部表情操纵诱发的具身积极情绪能够提升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且有利于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维度的表现;(2)扩张姿势操纵诱发的具身积极情绪能够提升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并降低其外显消极情绪,且有利于抑郁倾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维度和灵活性维度的表现;而蜷缩姿势操纵诱发的具身消极情绪降低了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和外显积极情绪。
    水平和垂直的空间朝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国速, 靖淑针, 范宁
    2024, 22(5):  609-61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5
    摘要 ( )   PDF(8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中国被试对道德困境的判断是否会受到不同方位空间感知及动作的影响,以及水平和垂直两个轴向的影响是否相同,进行了两项研究共6个实验,分别通过视野位置、心理行走方向和身体朝向诱发被试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空间感知。结果发现:相比于右侧,向左侧的心理行走和身体朝向使被试更容易接受功利行为;垂直方位中向上比向下时更容易接受功利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存在道德判断倾向的具身联结,垂直方向的隐喻联结更加稳定。
    妒忌对项目记忆与联结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尹元花, 孙影, 翁超婷, 王灿, 陈宁, 刘伟
    2024, 22(5):  617-62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6
    摘要 ( )   PDF(8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妒忌情绪对优势对象信息在项目记忆和联结记忆中定向遗忘的影响,并确定个体与优势对象的亲疏程度、信息效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项目材料,定向遗忘效应在熟人组只对积极效价信息出现,而在陌生人组和控制组中两种效价信息均存在;在联结材料中,仅在控制组中出现定向遗忘效应,而熟人组和陌生人组中两种效价信息均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且相对于陌生人组,熟人组妒忌情绪程度更高,对优势对象相关信息再认反应时也更短。以上结果表明,妒忌情绪导致对优势对象信息的加工偏向,从而干扰了对信息的定向遗忘,这在需要更深层加工的联结信息中更甚。
    性腺激素对女性攻击性的影响
    王旭, 刘衍玲, 张明月, 朱霓, 严玲
    2024, 22(5):  626-63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7
    摘要 ( )   PDF(6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性腺激素对女性攻击性的影响,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研究综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了女性的性腺激素的波动与其攻击性的关系。选取25名月经周期规律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卵泡中期、卵泡晚期和黄体中期对其攻击性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在黄体中期,随着女性体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升高,她们的攻击性认知和情绪波动有减缓的趋势;同时,这三个时期内的攻击性行为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女性在不同的月经周期阶段,其攻击性认知和情绪会随着性腺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发生状态性的改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年级小学生汉语默读和朗读差异的眼动研究
    贾宇晴, 高彤琪, 闫国利
    2024, 22(5):  633-64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8
    摘要 ( )   PDF(6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默读和朗读是两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汉语儿童在小学一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默读和朗读技能,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一年级汉语儿童在这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使用EyeLink 1000眼动仪记录一年级学生默读和朗读含有高频或低频词的句子,考察两种阅读方式对一年级学生句子阅读和词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句子加工还是词汇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阶段,默读显著比朗读的注视时间更少、眼跳距离更长、加工效率更快。阅读方式影响词频效应,表现在回视概率上,朗读的词频效应更大。个体差异影响默读和朗读的表现,快速读者在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慢速读者。结果表明,一年级小学生在默读和朗读时的认知加工特点不同。
    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的注意差异
    周广东, 刘爽, 俞美硕
    2024, 22(5):  642-64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09
    摘要 ( )   PDF(6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早期模式的不同,从注意优先模型和解释优先模型的争议出发,采用情绪Stroop和表情识别两个实验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特点。在实验1的情绪Stroop任务中,儿童受愤怒表情的影响显著高于悲伤和平静表情,但未发现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差异;在实验2的表情识别任务中,反应性攻击儿童对愤怒和悲伤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均显著长于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和总注视时间均显著长于平静表情;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悲伤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显著长于平静表情。以上结果表明,反应性攻击儿童识别愤怒表情和悲伤表情均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相比平静表情,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悲伤表情的识别更加困难。
    儿童对味觉和情绪的隐喻联结
    陈永香, 宋思佩, 彭圆圆, 丛晶
    2024, 22(5):  650-65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0
    摘要 ( )   PDF(6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常语言中经常使用味觉词来表达情绪,但对其隐喻关联的研究相对较少。儿童期是个体情绪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而味觉和情绪的隐喻关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为探讨儿童对味觉和情绪间的关系理解,进一步揭示其内在发展机制与隐喻联结,本研究以110名幼儿(3~5岁)、645名小学儿童(8~13岁)及215名成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显性关联任务及关联评级任务考察其对味觉和情绪的隐喻关系的理解。结果显示:(1)3~5岁儿童的味觉-情绪隐喻联结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并且从单向逐渐形成了双向的隐喻联结。(2)小学二年级儿童(8岁左右)的味觉-情绪单向联结能力发展程度就已接近成人水平,但直到六年级(12岁左右)其双向联结能力才与成人无异。
    父母心理控制、校园排斥与初中生内化问题的动态关系:交叉滞后研究
    张野, 刘致宏, 申婷, 赵雨露
    2024, 22(5):  658-66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1
    摘要 ( )   PDF(9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基于发展情境理论,采用纵向设计,对河南省某地区578名初中生进行连续3次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与父母心理控制、校园排斥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之间符合相互作用模型;(2)校园排斥与初中生内化问题之间符合相互作用模型;(3)校园排斥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内化问题之间起纵向中介作用;(4)交叉滞后模型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内化问题更易诱发外部环境的消极反馈,而外部环境对女生内化问题的预测作用更为稳定。
    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社会善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但菲, 马岳毅, 丛龙昊
    2024, 22(5):  666-67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2
    摘要 ( )   PDF(6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在幼儿情绪理解和社会善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年龄调节了心理理论中介效应的前段路径。结果表明:情绪理解通过心理理论影响社会善念,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情绪理解对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增强。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纵向关系:抑郁的中介作用
    肖皓月, 张杉, 郝海平, 吕厚超
    2024, 22(5):  673-68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3
    摘要 ( )   PDF(8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抑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采用整群抽样对697名高中生进行了六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相互负向预测关系;(2)T1网络成瘾对T2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1抑郁对T2未来时间洞察力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抑郁在网络成瘾与未来时间洞察力中的中介效应在不同性别的高中生群体存在差异。结果揭示了高中生网络成瘾对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影响,并证明抑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应用心理学
    经济人信念的潜类别及其与自我去人性化的关系
    刘晓飞, 辛自强
    2024, 22(5):  682-68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4
    摘要 ( )   PDF(6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工作者对自我人性的贬损认知,即自我去人性化,给企业和自身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尽管有研究发现了多种外部诱因,但哪类人群更易产生自我去人性化尚未可知。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814名有工作经验的被试,探讨了经济人信念的不同亚群体,及其与经济角色优先性和自我去人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人信念可以区分出温和型、冷酷型、温情型和反向型四个亚群体。其中,冷酷型亚群体的自我去人性化水平最高,属于高危人群;温情型亚群体的自我去人性化水平最低,属于免疫人群。进一步中介分析显示,仅冷酷型亚群体通过经济角色优先性与自我去人性化相关联。概括而言,冷酷型亚群体是自我去人性化的高危人群且经济角色优先性是风险因素。
    信息效价对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影响:错误信息信念的中介作用
    金花, 王超, 阴晓娟, 贾丽娜, 王旭英
    2024, 22(5):  690-69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5
    摘要 ( )   PDF(6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CIE)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错误信息效价对CIE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信息效价对CIE的影响。实验1发现,消极错误信息的CIE显著大于积极错误信息。实验2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并进一步发现,消极错误信息信念显著高于积极错误信息信念,并且错误信息信念在效价对CIE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消极错误信息的再认正确率和积极错误信息无显著差异。结果支持心理模型更新理论。结果提示,与积极错误信息相比,人们可能更容易信任消极错误信息,致使其更正信息更难以整合到事件的心理模型中,从而产生了更大的CIE,心理模型更新失败假设可以在认知上更好地解释效价对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影响。
    教师能力增长观对其课堂目标结构的预测—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机制和情绪的调节效应
    阮玲玲, 师艺菁, 孟雯超, 张一凡, 史少佳, 杨群
    2024, 22(5):  697-70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6
    摘要 ( )   PDF(6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问卷法对某省26县的13 530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教师能力增长观和课堂目标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愉悦情绪和教师焦虑情绪对该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能力增长观对教师建立课堂掌握目标结构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心理资本在能力增长观和课堂掌握目标结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愉悦情绪和教师焦虑情绪分别调节了能力增长观和课堂掌握目标结构间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高愉悦情绪水平条件下,能力增长观对积极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更强;而高焦虑情绪水平条件下,能力增长观对积极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较弱。
    未来情景思维对金钱跨期决策的影响—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成子涵, 毕翠华, 吴琪
    2024, 22(5):  704-71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7
    摘要 ( )   PDF(8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探究未来情景思维(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EFT)对金钱领域跨期决策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对纳入的46篇文献,89个效应量进行分析发现,相比控制组,EFT组更加偏好延迟奖励(g=0.50)。此外,EFT与金钱跨期决策的关系受到EFT效价、生动性、个人相关性等变量的调节。本研究揭示了EFT影响金钱跨期决策的内在机制,并证实EFT个人相关性对该关系的解释力,为跨期决策的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群体身份变换对群体认同、群际态度的影响:基于认知一致性的再分类模型
    杭宁, 管健
    2024, 22(5):  713-72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5.018
    摘要 ( )   PDF(7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分类模型在认知一致性的基础上,探讨当个体的群体身份发生变化时,新身份融入自我形成群体认同,影响群体态度的过程。该模型将自我、属性、旧群体身份、新群体身份四者放入一个关系框架,系统阐释了自我与共享属性的群体如何通过认知一致性原则产生联结,进而形成自我概念、群体刻板印象和群体认同。当群体身份变换后,对新身份的认同程度以及新旧群体之间的群际态度取决于群体相容性水平。该模型拓展了多重身份认同研究范畴,将单一再分类、双重再分类拓展到身份转变再分类,为减少群际偏见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促进和谐群际关系。今后研究应提供更多群体身份变换有效性的实证证据,丰富身份转变再分类的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