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大小数量加工机制分离现象的ERP研究
    孙霁, 孙沛
    2021, 19(1):  1-7. 
    摘要 ( )   HTML ( )   PDF(8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对4以上非符号数量的加工存在加工机制分离现象,但是相关的神经机制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选取21名大学生被试,结合ERP技术和数量判断任务,以数量比率效应为指标,比较4以上不同大小数量加工的神经反应模式。结果显示,大小数量加工条件下数量比率效应对P2p成分幅值的调节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支持了小数量加工基于数量属性,大数量加工基于非数量属性的观点。
    整体运动知觉老化的方向不同步性及其总效应
    梁紫平, 单金磊, 王鹏鹏, 韩宗义, 金花
    2021, 19(1):  8-15. 
    摘要 ( )   HTML ( )   PDF(8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随机点阵范式和实验内元分析技术,首次分离水平、垂直、旋转和径向运动形式下两两对立方向的运动一致性阈值,探究整体运动知觉(GMP)老化的方向不同步性及总效应。结果发现:四种运动形式下,老年组阈值均显著高于青年组,且元分析显示两组阈值之差的效应量大于0,表明相对于青年人,老年人的GMP存在显著下降。同时,老年组向右、向下、顺时针和外扩方向的阈值显著高于其对立方向及青年组,表明老年人这些方向的GMP衰退更加严重,提示GMP的老化存在方向不同步性。
    基于双眼视差探讨深度知觉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高超, 李士一, 章鹏, 赵光
    2021, 19(1):  16-21,29. 
    摘要 ( )   HTML ( )   PDF(11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线索效应是由重复场景导致搜索效率提高的现象。以往研究发现三维场景下能获得背景线索效应,但对三维场景下深度知觉线索信息如何影响空间场景提供有效线索引导注意仍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以矩阵刺激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刺激项目水平数探讨深度知觉线索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模式。结果发现:(1)在场景布局由较少项目构成时,深度知觉线索提供目标与刺激项目的有效联结,获得背景线索效应;(2)当刺激项目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深度知觉线索增加了背景线索任务的搜索难度,干扰了重复场景中的背景信息对注意的指导性加工,背景线索效应消失。研究结果为三维场景下深度信息对空间场景中注意引导加工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多媒体学习中线索原则是否存在经验逆转效应?——来自两项元分析的证据
    赵婷婷, 杨晓梦, 张洋, 王燕青, 谢和平, 王福兴
    2021, 19(1):  22-29. 
    摘要 ( )   HTML ( )   PDF(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逆转效应指出,对低先备知识者学习有积极作用的教学设计可能对高先备知识者无效,甚至有消极影响。本研究分别对高、低先备知识者进行关于线索对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认知负荷及学习结果影响的元分析,检验线索原则是否存在经验逆转效应及认知负荷理论能否解释线索原则的经验逆转效应。结果表明,线索能降低低先备知识者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认知负荷并促进其学习表现;但线索对高先备知识者认知负荷及学习成绩的总效应均不显著。结合元分析结果,本研究证明了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线索原则存在部分经验逆转,且部分支持了线索原则经验逆转效应的认知负荷理论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8岁儿童对资源分配中贡献、努力和能力因素的权衡
    徐晓惠, 安静, 朱莉琪
    2021, 19(1):  30-36. 
    摘要 ( )   HTML ( )   PDF(6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选取3~4岁、5~6岁和7~8岁儿童,考察儿童在分配资源时对贡献、努力和能力因素的权衡,采用资源分配范式和在以上三维度上不同的人物故事情境。结果发现,各年龄儿童均最偏爱平等分配,相比之下,3~4岁儿童倾向分给贡献最大的个体最多的资源,7~8岁儿童则分给最努力的个体更多资源。儿童均较少按能力进行分配。随着年龄发展,儿童对贡献原则赋予的权重逐渐减弱,对个体努力的认可度逐渐增强,显示出儿童分配原则的发展变化。
    感知的父母及教师支持与学生STEAM学习的持续性动机: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孙小坚, 宋乃庆, 梁学友
    2021, 19(1):  37-44. 
    摘要 ( )   HTML ( )   PDF(7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ISA2015年中国四省市数据,探讨了感知的父母和教师支持、STEAM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感对学生STEAM学习的持续性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感知的父母和教师支持显著地正向预测STEAM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STEAM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在感知的父母支持和持续性动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感知的教师支持与持续性动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拓展了STEAM教育下学习动机的研究范围,为后续增强学生STEAM学习的持续性动机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父母婚姻质量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影响的追踪研究:亲子亲合的中介作用
    何筱荷, 侯金芹, 陈祉妍
    2021, 19(1):  45-51. 
    摘要 ( )   HTML ( )   PDF(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婚姻质量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的影响,以及亲子亲合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婚姻质量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作业努力问卷对四个地区625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三次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三次测量的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亲合、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父母婚姻质量通过亲子亲合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产生影响。研究揭示了父母婚姻关系和亲子亲合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努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儿童执行功能与早期学业能力的关系: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
    张莉
    2021, 19(1):  52-58. 
    摘要 ( )   HTML ( )   PDF(6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上海市6所幼儿园24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脚-膝盖-肩膀(HTKS)任务、修订后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RS)及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中的语言和前阅读分量表以及认知分量表考察执行功能、学习品质及早期语言和数学学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对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品质在执行功能和早期数学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执行功能和早期语言能力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学业自尊的关系: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刘啸莳
    2021, 19(1):  59-65. 
    摘要 ( )   HTML ( )   PDF(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探索了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以71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儿童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尊;母亲温暖、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上述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母亲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母亲拒绝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更显著负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提升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于促进母亲的积极教养和降低母亲的消极教养,进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李甜甜, 顾吉有, 徐鹤文
    2021, 19(1):  66-73. 
    摘要 ( )   HTML ( )   PDF(6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分别与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2)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教养效能感和自身的民主关怀、专制粗暴、情感联系不仅分别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母亲的情景特异性归因与儿童问题行为: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
    李喜乐, 孙安琪, 高平圆, 晏妮
    2021, 19(1):  74-81. 
    摘要 ( )   HTML ( )   PDF(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67对3~6岁的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情景法探索母亲对不同情景下儿童问题行为的归因方式,并考察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归因对儿童后续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对儿童不同问题行为的稳定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存在情景上的差异;(2)母亲的不可控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可以影响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发展且受到儿童消极情绪的影响,但母亲的归因方式不可以预测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
    负性生活事件与儿童反应性攻击性之间的关系:一个有多重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刘昕, 刘晓雯
    2021, 19(1):  82-88. 
    摘要 ( )   HTML ( )   PDF(6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977名9~14岁学生为对象,探索负性生活事件与儿童反应性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了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性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情绪稳定性维度问卷,建立了以自尊和情绪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描述负性生活事件与反应性攻击性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可直接影响儿童反应性攻击性的形成,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情绪稳定性来影响反应性攻击性,即当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时,情绪状态会倾向于不稳定,进而提高反应性攻击性的水平。此外,负性生活事件也会通过降低自尊水平来提高情绪状态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反应性攻击性的水平。
    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校园排斥与生命意义感的作用
    张野, 苑波, 王凯, 申婷
    2021, 19(1):  89-95. 
    摘要 ( )   HTML ( )   PDF(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应用心理学
    女为悦己者容:择偶动机对女性身体(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蔡浏阳, 高阳, 彭凯平
    2021, 19(1):  96-103. 
    摘要 ( )   HTML ( )   PDF(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研究大多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本研究提出,两性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以及女性的自我客体化可能是对性选择的一种适应机制。通过启动择偶动机,本研究发现,性选择情境会引发两性对于女性(而非男性)身体的客体化和自我客体化,将女性身体知觉为“物”而非“人”,更看重其身体的外形吸引力而非能力。研究揭示了择偶动机影响女性身体客体化的心理机制,为性选择对女性身体客体化的进化塑造作用提供了初步实证支持。
    四周简易正念减压训练对初中生焦虑的影响
    张洁婷, 杨翠梅, 吴舒莹, 张境锋, 康武, 迟新丽
    2021, 19(1):  104-110. 
    摘要 ( )   HTML ( )   PDF(6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68名初一学生并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四周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训练组和对照组,探讨四周MBSR对初中生焦虑和正念水平的影响,以及训练效果是否存在基线效应与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四周MBSR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正念水平,缓解其焦虑情况;(2)“不判断”和“特质焦虑”基线水平影响正念训练的效果;(3)四周MBSR对初中生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宽恕干预对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拒绝敏感性的作用
    孙卉, 张田
    2021, 19(1):  111-117. 
    摘要 ( )   HTML ( )   PDF(5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宽恕干预对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拒绝敏感性的作用,本研究将18名高拒绝敏感性农村留守儿童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接受为期六周的团体宽恕干预,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干预。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拒绝敏感性水平与宽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在前测数据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后测和追踪数据中,实验组儿童的拒绝敏感性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3)在干预之后,实验组留守儿童的拒绝敏感性水平显著下降,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控制组留守儿童的拒绝敏感性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宽恕干预对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拒绝敏感性水平是有效的,并且其效果稳定。
    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钢, 白维, 吴国来
    2021, 19(1):  118-124. 
    摘要 ( )   HTML ( )   PDF(6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和职业幸福感对离职意向的影响,选取四川省乡村教师358名,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意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月收入、年龄和教龄影响后,乡村教师付出-回报比显著提升离职意向;(2)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付出-回报比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乡村教师过度投入调节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与低过度投入组相比,高过度投入组的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有更强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离职意向影响及作用机制。
    工作对家庭的增益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魏淑华, 赵健, 董及美, 陈功香
    2021, 19(1):  125-130,136. 
    摘要 ( )   HTML ( )   PDF(10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工作对家庭的增益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过程机制。采用纵向设计对7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间点1测查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对家庭的增益,时间点2测查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结果发现:(1)工作对家庭的增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2)职业认同在工作对家庭的增益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对此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男教师的工作对家庭的增益对职业认同的预测效力更高。结果表明:工作对家庭的增益显著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在此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的调节作用
    张振
    2021, 19(1):  131-136. 
    摘要 ( )   HTML ( )   PDF(7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自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自恋人格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简版Buss-Perry攻击问卷,对5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恋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均可负向调节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两者都能显著抑制高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却无法影响低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因此,提高观点采择和增强共情关注是减少高自恋者攻击行为的重要途径。
    自我损耗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复愈性环境的作用
    王星星, 钟瑶, 张媛
    2021, 19(1):  137-144. 
    摘要 ( )   HTML ( )   PDF(8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实验(stroop任务和竞争反应时任务)和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复愈性环境对自我损耗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损耗组反应性攻击行为显著大于低损耗组,两组主动性攻击行为差异不显著;观看复愈性环境和非复愈性环境后,复愈性环境组反应性攻击行为显著低于非复愈性环境组,主动性攻击行为两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自我损耗后会产生情绪上的不良表现,反应性攻击行为增多,而主动性攻击行为不受损耗影响;自我损耗后观看复愈性环境,能够缓解情绪上的不良表现,增加认知资源,从而减少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