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心理学 新使命
    对教育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林崇德
    2022, 20(6):  721-72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4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与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新战略、新决策、新要求的学习和解读,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与发展”研究的新方向,指出了新时代“教育与发展”研究和实践面临的难点与机遇。

    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构建与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
    陈雪峰
    2022, 20(6):  724-73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63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本文在分析我国应急心理服务发展历程、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应急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坚持应用导向、加强实证研究、重视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学科体系。

    基础心理学
    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重叠歧义词识别中的作用
    曹海波, 任亮, 韩丹, 贾东立, 王敬欣
    2022, 20(6):  732-73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61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模糊词报告范式,探究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操纵重叠歧义词(如“邮差距”)首、尾的词素位置概率,被试任务是快速报告重叠歧义词中间字的读音,结果发现,读者倾向于报告词素位置概率高的一侧字的读音。实验2操纵重叠歧义词(如“惹祸害”)首、尾的词素位置概率,被试任务是报告重叠歧义词其中的一个词,结果发现,读者倾向于报告词素位置概率高的一侧词的读音。结果表明,词素位置概率是中文词切分的有效线索,首、尾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加工中均发挥了作用。

    内隐韵律与语境对汉语均衡型歧义结构歧义消解的作用
    于秒, 周思敏, 龙佳欣
    2022, 20(6):  739-74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57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验内隐韵律假说,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韵律边界及语境信息对汉语均衡型“V+N1+de+N2”歧义结构歧义消解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动宾语境下,韵律边界位于“动词”后(韵律边界引导的意义与语境一致)与韵律边界位于“的”后(韵律边界引导的意义与语境不一致)相比,兴趣区的总注视时间更短,回视入比率更低。这表明,韵律边界与语境一致比不一致时加工更容易,韵律边界与语境一致时促进了歧义结构的歧义消解。研究结论为内隐韵律假说的普遍性提供了汉语的证据。

    语义客体注意的产生条件:客体表征的作用
    李诸洋, 张凯慧, 张巧明, 刘璐
    2022, 20(6):  747-75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58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双字词能够引导客体注意的分配,其强度会受双字词词频大小的调节。已有研究发现高频双字词能够产生客体注意,但低频双字词却无法引导客体注意的产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词频的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表征强度存在差异:高频词的客体表征强度更强,而低频词的客体表征强度更弱。因此,本研究通过学习任务增强低频词的语义客体表征强度,结合双矩形线索范式考察低频词产生语义客体注意的条件。结果发现:学习前,低频词无法引发客体注意;但学习后,低频词产生了明显的客体注意。这表明个体在心理词典中所形成的客体表征强度会影响语义客体注意的产生。

    抑制还是干扰?来自提取练习范式的证据
    杨邵峰, 张志超, 冀婷
    2022, 20(6):  753-75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5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抑制理论和干扰理论对提取诱发遗忘产生的不同解释,当前研究使用经典的提取练习范式,通过两个实验从不同角度对提取诱发遗忘进行了检验。实验1采用2(学习方式:类别学习、正常学习)×3(项目类型:Rp+、Rp−、Nrp)两因素混合设计,通过设置不同学习方式操纵项目的干扰程度,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学习,类别学习条件下提取诱发遗忘效应量增加,即该条件下Rp−受到抑制更大。实验2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设计(Rp+、Rp−、Nrp),控制样例提取方式以排除线索与项目的联结,结果仍然发现了提取诱发遗忘。两个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抑制理论。

    古诗多媒体空间邻近效应的神经基础—来自fNIRS的证据
    陈夏妮, 章鹏, 严世振, 贾丽娜, 马晓博, 俞怡帆, 金花
    2022, 20(6):  760-76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125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考察存在冗余的多媒体图文之间是否存在空间邻近效应,并探究其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并分析了35名普通大学生在整合格式和分散格式下完成古诗多媒体阅读时的大脑皮层活动。学习结果通过保留成绩、迁移成绩和总成绩来衡量,认知负荷主观测量指标为自我报告心理努力。结果发现:与分散格式相比,整合格式下学习效果更好,且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左侧额极有更大的神经激活。结果证明,即使图文存在冗余,古诗多媒体仍然存在空间邻近效应,且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额极的参与可能是古诗多媒体空间邻近效应的神经基础,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空间邻近效应的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孤独症儿童自我−他人来源记忆监测损伤:学习时间分配的作用
    金雪莲, 姜英杰
    2022, 20(6):  768-77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65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用物品命名的来源记忆范式,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考察ASD儿童自我−他人来源记忆监测的特点及学习时间分配的作用。结果发现:(1)ASD儿童自我来源记忆监测准确性显著高于他人来源记忆监测,但自我和他人来源记忆监测准确性均显著低于TD儿童。(2)ASD儿童的自我−他人来源记忆学习时间显著少于TD儿童。(3)学习时间分配的动态过程中,ASD儿童和TD儿童的自我来源记忆的学习时间均长于他人来源记忆的时间。研究表明,ASD儿童自我−他人来源记忆监测准确性存在损伤,表现为高估,其认知机制可能是ASD儿童对自我和他人来源记忆材料的学习时间分配均少于TD儿童。

    家庭功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同伴关系与希望的链式中介
    尹霞云, 朱康慈, 黎志华
    2022, 20(6):  775-78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7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同伴关系和希望的中介作用,对377名低收入家庭儿童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2)同伴关系和儿童希望在家庭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效应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延时效应模型显示家庭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及同伴关系和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谭丽苹, 李晴, 郭成
    2022, 20(6):  782-78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74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同伴友谊质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22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2)领悟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3)同伴友谊质量调节了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后半路径和直接路径。该研究结果对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父亲婚姻满意度对1~3岁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父子依恋和父亲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
    何慧华, 陈迎新, 蒋琴, 姜露
    2022, 20(6):  790-79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6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父亲婚姻满意度对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亲婚姻质量满意度量表、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量表、父子依恋量表和父亲参与量表,对212名1~3岁婴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亲婚姻满意度正向预测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2)父亲参与在父亲婚姻满意度和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子依恋、父亲参与在父亲婚姻满意度和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大学生睡眠拖延与日间嗜睡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朱莹莹, 黄佳豪, 唐卓仪, 刘佳莹, 李欣
    2022, 20(6):  797-80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61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睡眠拖延与日间嗜睡的关系,以及失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睡眠时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睡眠拖延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和睡眠时型量表对42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睡眠拖延对日间嗜睡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失眠在大学生睡眠拖延与日间嗜睡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睡眠拖延经由失眠影响日间嗜睡的中介作用受到睡眠时型的调节,相对于清晨型,睡眠拖延对夜晚型大学生失眠的预测作用更强。

    执行功能影响情绪胜任力的发展:一项学前儿童的追踪研究
    李泉, 冯廷勇
    2022, 20(6):  805-81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7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执行功能影响幼儿情绪胜任力的发展,采用标准的执行功能和情绪胜任力测试任务对82名4~5岁幼儿进行三次的追踪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4岁和4.5岁幼儿执行功能与其情绪胜任力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4.5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可以正向预测5岁幼儿情绪胜任力的发展。

    应用心理学
    慈善组织两类声誉信息效价对受众捐赠意愿的联合作用
    刘晓飞, 梁晓燕, 辛自强
    2022, 20(6):  813-82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68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闻报道−跟帖评论”形式的慈善组织声誉信息常联合作用于网络受众。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新闻和跟帖效价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跟帖效价调节新闻效价的说服效应,仅跟帖正向时,正向新闻比负向新闻对捐赠意愿的影响更强;(2)对不同利他人格者,跟帖效价调节新闻效价与捐赠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同,仅低利他人格者在跟帖负向时,正向新闻比负向新闻对捐赠意愿的影响更强;(3)信任能中介新闻效价对捐赠意愿的影响,但利他人格和跟帖效价的调节作用不通过信任产生影响,只能直接作用于捐赠意愿。研究为慈善组织基于网络平台构建声誉体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自我与他人社会价值取向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孙倩, 周俊, 刘永芳
    2022, 20(6):  821-82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63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自我与他人社会价值取向(SVO)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借助三重对策矩阵测量273名被试的SVO,并随机向被试呈现他人的SVO,测量其在公共物品博弈中对他人做出的合作预期及合作行为。结果发现,自我的亲社会SVO通过提高对他人的合作预期来促进合作行为,且此种模式仅存在于他人SVO未知或为亲社会时。这一结果立足于合作者之间双向互动的视角,丰富了SVO与合作行为的关系研究,指出了他人SVO及合作预期在社会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如何促进合作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网络受欺凌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及注意偏向训练的干预研究
    肖丹鹤, 李君, 葛操, 杨海波
    2022, 20(6):  828-83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5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行为量表筛选出网络受欺凌个体,并以未受欺凌个体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网络受欺凌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以及注意偏向训练对网络受欺凌个体产生的干预作用。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点探测范式,探索网络受欺凌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结果表明网络受欺凌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结合眼动技术,采用点探测范式,探究注意偏向训练对网络受欺凌个体的注意偏向产生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正性注意偏向训练任务对于网络受欺凌个体能够起到积极干预作用,增强了网络受欺凌个体对于正性情绪面孔的注意。

    认知闭合需求对身份转换改变内隐态度的影响
    杨阳, 张园, 马唐鑫, 贾亦心, 蒋丽玮
    2022, 20(6):  835-84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7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份转换对内隐态度的改变是否会受到个体认知闭合需求水平的影响?实验1通过转换被试的社会身份,使用问卷测量其认知闭合需求,考察认知闭合需求对身份转换促进内隐态度转变的影响;实验2通过噪音操纵认知闭合需求,进一步考察认知闭合需求对身份转换促进内隐态度转变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的认知闭合需求越高,内隐态度转换的灵活性越低;低认知闭合需求组被试在身份转换前后形成外群偏见,而高认知闭合需求组被试只在身份转换前形成内群偏爱。结果表明,高认知闭合需求个体经历身份转换后,其内隐态度较难发生转变。

    愤怒诱发干扰冲动性暴力犯行为抑制晚期阶段:来自ERP的证据
    毋嫘, 赵晨光, 陈瀚强, 刘天骄, 康威, 李昕雨
    2022, 20(6):  842-84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122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使用视频诱发愤怒情绪,考察冲动性暴力犯在愤怒状态下的行为抑制能力。行为结果发现,被试在愤怒状态下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之差显著长于中性状态。脑电结果发现,对照组在愤怒状态和中性状态下的P3波幅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冲动性暴力犯在愤怒状态下的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状态。结果表明,个体在愤怒状态下行为抑制存在困难,冲动性暴力犯组和对照组在愤怒状态下行为抑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晚期P3成分上。

    简版数学焦虑量表在中国小学儿童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李红霞, 徐艳丽, 方怡泉, 郭凯玥, 司继伟
    2022, 20(6):  850-85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66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订简版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并在小学生群体中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按照量表修订流程对3084名1~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包含数学评估焦虑与学习数学焦虑两个维度的中文版简版儿童数学焦虑量表。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文版简版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具有跨性别、年级和地区测量等值性,可作为测量我国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有效工具。

    书评
    从记忆提取角度审视测试在学习中的应用价值—评《提取诱发遗忘: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视角》
    张锦坤
    2022, 20(6):  858-86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