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中年人的母亲与子女参照加工优势:知觉匹配任务证据
刘湍丽, 许杨, 陈昌明
2025, 23(1):  1-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1
摘要 ( 58 )   HTML ( 3 )   PDF(683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信息与自我建立联系能促进加工即为自我参照效应。中年人自我概念同时包含自我、子女和母亲。然而新建立的子女、母亲相关联系能否快速影响知觉加工尚未有研究涉及。本研究选取43~57岁的中年人为被试,采用改进的知觉匹配范式,通过4(身份标签:自我、子女、母亲、陌生他人)×2(匹配状态:匹配、不匹配)被试内设计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参照自我和母亲的正确率高于参照陌生他人,参照自我的辨别力高于参照陌生他人,参照自我和子女的反应时快于参照陌生他人。结果表明,自我、子女和母亲可以快速建立与几何图形的联结并促进知觉加工,由此产生自我、母亲和子女参照效应。从知觉加工视角为中年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母亲”和“子女”提供了证据。

自主选择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来自自主神经反应的证据
卢柳柳, 刘颖, 吕佳, 王芹, 白学军
2025, 23(1):  8-1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2
摘要 ( 67 )   HTML ( 4 )   PDF(818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自主选择对积极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及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情境选择范式,随机招募4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生,在自主和强制两种选择下先后观看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结果发现,在积极情境中,自主选择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高于强制选择,高频心率变异性边缘大于强制选择,低频与高频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小于强制选择;在消极情境中,自主选择的消极情绪体验边缘低于强制选择,高频心率变异性边缘大于强制选择,低频与高频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小于强制选择。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增加了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降低被试的消极情绪体验,同时降低了被试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维持最佳情绪状态。

敬畏与智慧推理:正负效价的分离机制
王笑笑, 王伊萌, 汪凤炎
2025, 23(1):  17-2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3
摘要 ( 48 )   HTML ( 3 )   PDF(700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验敬畏与智慧推理的关系及敬畏正负效价的分离机制,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实验法从特质与状态层面分别探讨二者的关系及潜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特质积极敬畏(研究1)与诱发状态积极敬畏(研究2a)均可正向预测智慧推理,也可通过平衡时间取向正向影响智慧推理。不过,特质消极敬畏(研究1)与诱发状态消极敬畏(研究2b)均不能预测智慧推理,更无法通过平衡时间取向影响智慧推理,表明消极敬畏对智慧推理的促进作用有限。敬畏对智慧推理的影响存在正负分离机制,表现为积极敬畏可预测智慧推理发展,也能通过平衡时间取向提升智慧推理水平,但消极敬畏未表现出相同模式。

汉语小学生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
马丽, 陈发坤, 罗喆, 赵晶婕, 王小娟, 杨剑峰
2025, 23(1):  25-3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4
摘要 ( 37 )   HTML ( 0 )   PDF(742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音意识对儿童阅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小学生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结果发现:(1)在音节感知/操作和记忆任务上的作业成绩要明显优于音素等其它语音单元;(2)在首/尾音的部分任务和三个单元以内的任务上都处于明显的发展中;(3)在辅音丛的省音任务和三个单元以上的操作和记忆任务上都表现出困难,发展缓慢。结果表明小学生的英语语音意识在不同语音单元、不同单元数量、以及不同语音加工能力上都表现出发展不均衡。

非平衡汉−英双语者的双语认知效应:听觉维度
夏丽华, 梁利娟, 金晓雨
2025, 23(1):  34-4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5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618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考察了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持续学习二语对听觉注意力的影响。实验招募了236名本科生,分为两组:英语辅修组为选修英语第二学位的学生,普通学生组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背景测量和基本认知能力方面匹配,但英语辅修组在日常注意力测试中的表现优于普通学生组,这表明持续的二语学习能够促进听觉通道下的抑制控制和注意转换。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持续性二语学习经历有助于提高非平衡双语者听觉维度的认知功能。

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的汉语句子阅读中的促进作用
王永胜, 韩洋, 李馨, 何立媛
2025, 23(1):  41-4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6
摘要 ( 37 )   HTML ( 0 )   PDF(533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汉语阅读中的作用,本研究使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操纵了文本呈现方向(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词切分线索(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和目标词的词频(高频和低频)。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阅读词间空格句子的效率显著高于阅读无空格的句子,从右向左阅读时词间空格条件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少于无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无空格条件,但词切分线索与词频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词间空格作为词切分线索可以提升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阅读效率与词汇加工效率。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睡眠质量的潜在转变及情绪的影响
吴旻, 李双妍, 宋文琦, 郑天鹏
2025, 23(1):  49-5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7
摘要 ( 38 )   HTML ( 1 )   PDF(738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722名小学生为被试开展为期1年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睡眠质量潜在类别的转变及情绪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睡眠质量存在异质性分化,每个时间点下存在3个类别;(2)“双减”政策颁布后,小学生良好组稳定性较强,其余存在睡眠问题的亚组易向良好组转变,且T2~T3较T1~T2的转变概率增大;(3)“双减”政策颁布9个月后,积极情绪对小学生睡眠质量的转变具有积极影响,而消极情绪则会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睡眠质量潜在类别的发展变化及情绪的影响作用,还为小学生睡眠质量的“分类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初中生身体监控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系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胡义秋, 何震, 曾子豪, 赵纤, 常梦梦
2025, 23(1):  58-6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8
摘要 ( 32 )   HTML ( 0 )   PDF(717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让个体时刻都对自己或他人的外表进行评价,对于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这一现象更为常见。基于此,本研究以物化理论为基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756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T1身体监控正向预测T2抑郁症状,但T1抑郁症状无法显著预测T2身体监控;(2)初中生身体监控与抑郁症状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T1身体监控无法显著预测T2抑郁症状,女生T1身体监控正向预测T2抑郁症状;(3)主观幸福感在初中生身体监控与抑郁症状间起到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身体监控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游戏挑战性对5~6岁幼儿心流的影响: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
张姝玥, 梁芳, 杨梦颖, 何玉梅, 徐科朋
2025, 23(1):  66-7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09
摘要 ( 33 )   HTML ( 0 )   PDF(695KB) ( 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也能够体验心流,且心流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幼儿心流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游戏挑战性对幼儿心流的影响,并考察目标取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低游戏挑战性相比,幼儿在高游戏挑战性中的心流水平更高;(2)目标取向在游戏挑战性和幼儿心流之间起调节作用,持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幼儿在高游戏挑战性中拥有更高程度的心流。结果表明,游戏挑战性提升了5~6岁幼儿的心流水平,目标取向在游戏挑战性与幼儿心流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

“消极回避”还是“积极参与”?数字时代下的养育压力与幼儿自我调节
谢凌皓, 张和颐, 马燕凌, 曾晶晶
2025, 23(1):  73-8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0
摘要 ( 37 )   HTML ( 4 )   PDF(722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养育压力与幼儿自我调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媒介干预和幼儿屏幕暴露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431名2~7岁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养育压力与幼儿自我调节、父母媒介干预显著负相关,父母媒介干预与幼儿自我调节显著正相关;(2)教育类屏幕内容与幼儿自我调节正相关;(3)指导性媒介干预与教育类屏幕内容在养育压力与幼儿自我调节关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研究结果基于父母媒介干预视角,揭示了养育压力与幼儿自我调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数字时代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实证依据。

童年期创伤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安全感的中介和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
李曼, 张嘉惠, 徐彤, 徐战胜
2025, 23(1):  82-9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1
摘要 ( 44 )   HTML ( 1 )   PDF(838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新生童年期创伤与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安全感和友谊质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安全感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71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童年期创伤程度与心理困扰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能够中介童年期创伤对心理困扰的影响;友谊质量在童年期创伤与安全感,以及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安全感缺失是童年期创伤导致大学新生产生各种心理困扰的重要中介机制,高友谊质量可以缓解童年期创伤对抑郁的影响,但友谊质量的提高并不足以缓冲童年期创伤对安全感的消极影响。

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范苗苗, 林怡静, 辛自强, 陈文锋
2025, 23(1):  91-9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2
摘要 ( 30 )   HTML ( 2 )   PDF(731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同伴依恋和青少年网络成瘾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9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同伴依恋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2)消极应对方式在同伴依恋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心理韧性在同伴依恋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在同伴依恋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校园氛围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刘建东, 王安娜, 兰泽波, 曾芳华, 林丽华
2025, 23(1):  99-10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3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683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校园氛围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校园氛围感知量表、自我同情量表、中学生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福建省三所中学共189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校园氛围对青少年自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自我同情在校园氛围与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健康素养在校园氛围与自伤之间的直接路径起调节作用;(4)心理健康素养在自我同情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校园氛围影响青少年自伤的心理机制,强调应关注校园氛围建设,营造能为学生提供支持的环境,从而促进自我同情发展,减少自伤。

应用心理学
教师生气情绪下EASI模型关键因素对幼儿错误行为的影响
艾思琪, 占芳, 段紫莹, 钱国英
2025, 23(1):  107-11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4
摘要 ( 36 )   HTML ( 1 )   PDF(679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实验法,结合情绪即社会信息(EASI)模型,考察认知闭合需求、客观时间压力和教师情绪表达适宜性对幼儿在教师生气情绪表达下错误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闭合需求、客观时间压力和教师情绪表达适宜性对幼儿错误行为主效应显著,错误行为频率受客观时间压力和教师情绪表达适宜性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客观时间压力低时,教师情绪表达适宜下的幼儿错误行为频率显著低于情绪表达不适宜;客观时间压力高时,教师情绪表达适宜和不适宜下的幼儿错误行为频率差异不显著。认知闭合需求、客观时间压力、教师情绪表达适宜性均是影响幼儿反馈类型为接受型、拒绝后接受型的独立预测因素。

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发展趋势: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吴鹏, 王宇亮, 蒋星雨
2025, 23(1):  115-12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5
摘要 ( 29 )   HTML ( 0 )   PDF(692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趋势,探究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通过2年共5次问卷调查,对1646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趋势呈两阶段性,即先下降后增长;(2)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可分为2个亚组,高投入下降组和低投入增长组;(3)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速率,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验证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对高中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干预
李鑫, 乌云特娜, 姚尚满, 袁方舟, 刘振会, 李志勇, 王晶
2025, 23(1):  123-12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6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652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为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实验设计,将98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前后及课程结束4周后,分别测量被试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结果发现:(1)前测中,实验组被试的亲环境意愿及行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及追踪数据表明,实验组被试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证实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干预效果具有一定持续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及独生状况差异
罗鹤旋, 朱海东, 邱鑫
2025, 23(1):  130-13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7
摘要 ( 38 )   HTML ( )   PDF(73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亲子依恋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100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在独生与非独生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亲子依恋和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这两者联合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实现的;(3)上述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独生状况差异,亲子依恋和自尊的单独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在非独生群体中显著,且自尊的单独中介占比最高,而独生群体则是通过亲子依恋的独立中介起作用。

一举多得:个人控制感对多功能产品偏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肖皓文, 林荫
2025, 23(1):  138-14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5.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61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考察了个人控制感对多功能产品偏好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相比于高控制感组,低控制感提高消费者对多功能产品的购买意愿,这是由于多功能产品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感知效率。这一效应受到多功能产品外观特征的调节,当多功能特征在外观设计方面不够凸显时,个人控制感对多功能产品偏好的促进效应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