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词频和语境多样性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ERP的实验证据
宋坤莹, 冯琳琳, 王峥, 白学军, 梁菲菲
2024, 22(4):  433-44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95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改编后的Go/No-Go词汇判断实验范式,从加工时间进程视角揭示词频、语境多样性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如果将词频、语境多样性分别纳入模型,词频效应和语境多样性效应均发生在300~800 ms,表明二者均作用于词汇识别的晚期阶段;如果同时将词频和语境多样性纳入模型,词频效应减小,仅发生在300~400 ms,语境多样性效应则发生在300~700 ms。结果表明,语境多样性在中文词汇识别中的作用时程更长。本研究发现支持词汇识别遵循的是“可能需要”原则,而不是“简单重复”原则。

汉语阅读中的语义相似度效应:语义预测的证据
常敏, 张阔, 孙悦, 李莎, 王敬欣
2024, 22(4):  442-44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68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汉语阅读中预测加工普遍发生在词汇水平还是语义水平。操纵句子中的目标词为高预测词和三种水平的低预测词,高预测词和低预测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逐渐降低(L1>L2>L3)。结果发现,在早期眼动指标上,低预测词和高预测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越低,读者对低预测词的加工时间越长,即语义相似度效应显著,体现了渐进性的语义预测特征;此外,语境限制性调节预测加工。研究结果支持“语义预测”观点。

语素意识在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王永胜, 张娜, 杜小普, 郭紫璐, 李馨
2024, 22(4):  450-45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64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语素意识在汉语二语学习者的阅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以汉语二语学习者为对象,测量了他们的语素意识,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了他们阅读句子和篇章的过程。结果显示:(1)语素意识能够显著预测学习者在阅读句子时对双字词的注视时间,其中同音语素意识和语素辨别意识显著负向预测双字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而复合语素组合意识显著负向预测双字词的凝视时间,语素识别意识显著正向预测双字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复合结构辨别意识对双字词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语素意识既可直接预测学习者在阅读文章时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还能通过影响词汇识别,间接影响文章阅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但其预测方向不同。结果表明,语素意识是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不同组成部分的作用存在差异。

问题解决中的加法倾向性—来自汉字转换任务的证据
林正希, 张忠炉
2024, 22(4):  457-46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78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研究发现,人们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使用加法策略而忽略有利的减法策略,但加法倾向性的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汉字转换任务探讨该问题。实验1结果发现,使用单一策略(单独增加或减少一笔)让假汉字变真字时,减法解答频次高于加法,表明减法策略更简单;实验2结果显示,自由策略(可自由增加或减少)中加法答案频次高于减法,且高知觉整体性(笔画同色)条件下相较于低知觉整体性(笔画异色)加法答案比例更高。本研究不仅验证了加法倾向性的存在,还揭示了一个新的发现:部件间的知觉整体性增强了加法倾向性。

编码意向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
孟迎芳, 唐丹丹, 黄思捷
2024, 22(4):  463-46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8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促进效应(ABE)是指学习阶段的目标探测任务会促进同时呈现的背景材料的记忆。以往研究发现对记忆材料的无意编码也能产生显著ABE。为进一步探讨编码意向对ABE的影响,研究采用“学习−测验”范式,学习阶段设置有意和无意编码条件,探测刺激和词汇共同呈现500 ms(实验1)或200 ms(实验2),测验阶段设置新旧再认任务和“记得/知道”判断任务。结果显示,有意编码条件下两个实验都发现显著ABE,且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词汇的“记得”反应;无意编码条件下仅实验1发现显著ABE,实验2未发现。结果表明,有意编码条件下ABE是稳定的,但无意编码条件下产生ABE是有条件的,如果背景材料未能得到任何注意资源,不会产生ABE。

感恩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
许航, 史新广, 段锦云, 卢红旭
2024, 22(4):  470-47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69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的道德情绪如感恩有诸多正面作用,但尚不清楚其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通过2个调查研究和1个实验研究考察感恩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特质感恩负向预测恶意创造力;(2)道德推脱在特质感恩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黑暗人格调节了状态感恩对道德推脱的影响,只有在黑暗人格特质水平较高时,“状态感恩−道德推脱−恶意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才显著。研究结果凸显了感恩对预防和减弱个体的恶意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其内在机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青少年人际困扰的核心症状及其与亲子依恋和心理边界的网络关系
马跃, 吴捷, 查世琦, 杨春
2024, 22(4):  478-48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107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511名青少年的有效数据调查,使用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青少年人际困扰的核心症状,并探讨亲子依恋和心理边界影响青少年人际困扰的网络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人际困扰核心症状是“受别人排斥与冷漠”“极易受窘”“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2)青少年人际困扰的网络结构、整体连接强度、中心性上总体无显著性别差异,仅在症状d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的强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交谈交流困扰是整个网络的中心;亲子疏离和心理边界是青少年亲子依恋和人际困扰的重要桥连节点。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和心理边界对青少年人际困扰的影响路径,对预防青少年人际困扰具有启示意义。

农村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周淑金, 韩宪国, 李丹, 陈欣银, 周佳茜, 陈小鹏, 罗俊龙
2024, 22(4):  486-49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78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选取339名农村公立小学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独创性与适用性显著负相关;(2)独创性与适用性均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3)独创性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并且存在独创性与适用性的显著交互效应,表现为独创性对外化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仅在高适用性水平下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在农村背景下儿童创造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婴儿能否感知音乐情绪?来自预期违背范式的证据
严晨毓, 徐琴美, 刘涛, 成梦婷, 马洒, 葛雨箐
2024, 22(4):  494-50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8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能否感知到音乐的情绪?以往研究混淆了婴儿对音乐声学特征和情绪特征的加工。本研究采用预期违背范式,观察了10~20个月婴儿听音乐(听觉)后是否形成对表情(视觉)的情绪预期。研究者给婴儿播放快乐或悲伤的音乐后,呈现与音乐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成人表情图片,使用眼动仪记录婴儿对表情图片的注视时长和瞳孔反应。结果发现,在表情与音乐情绪不一致的条件下,婴儿的注视时长更长,可能说明不一致的情况违背了婴儿的预期;在表情与音乐情绪一致的条件下,婴儿的瞳孔扩张程度更大,可能表明音乐和表情能够唤起婴儿相似的情感反应。结果表明,10~2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感知快乐和悲伤的音乐情绪,并形成情绪预期,用于后续的表情加工。

同伴观看对早期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距离与数量的作用
刘明东, 解东霖, 张天羽, 王堃炎, 张向葵
2024, 22(4):  501-50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67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通过2个实验考察同伴观看、同伴距离与同伴数量对早期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90名初中生,考察同伴观看方式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独自情境,同伴观看会增加青少年冒险行为,同伴现场观看时青少年的冒险水平高于同伴在线观看。实验2选取81名初中生,考察现场观看情境下同伴距离与数量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伴旁边观看时青少年的冒险水平高于对面观看,后者又高于同伴仅在现场;两名同伴现场观看时青少年的冒险水平高于一名同伴在场。结果表明更近的同伴距离和更多的同伴数量会增加青少年冒险行为,证明双系统理论解释同伴情境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适用性,并揭示了同伴的在场方式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重要作用。

被动干扰会引发主动行为吗?科技干扰对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
何安明, 詹永吉, 惠秋平
2024, 22(4):  509-51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70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科技干扰与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的关系,以及无手机恐惧、环境敏感性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采用科技干扰量表、环境敏感性量表、无手机恐惧量表中文版、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中文版和手机冷落行为量表中文版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科技干扰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2)无手机恐惧在科技干扰与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敏感性和社会比较倾向分别调节“科技干扰→无手机恐惧→手机冷落行为”这一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和后半段路径。简而言之,科技干扰与手机冷落行为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该研究揭示了科技干扰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关系及其个体差异,为降低大学生的手机冷落行为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亲子依恋回避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张丽晴, 裘璐, 王年馨, 刘方, 袁博, 刘文
2024, 22(4):  516-52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70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问卷法对6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将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不同系统水平变量,同时基于家庭压力模型和依恋理论,系统考察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不安全依恋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是依恋回避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依恋回避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相关理论,为有效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处境不利青少年美育实践感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感恩倾向和亲子沟通的链式中介作用
肖瑶, 姜鑫婷, 韩北辰, 方晓娟, 刘永
2024, 22(4):  523-52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67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处境不利青少年美育实践感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感恩倾向与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1811名高中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美育实践感知显著正向预测处境不利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感恩倾向在处境不利青少年的美育实践感知和生活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在处境不利青少年的美育实践感知和生活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4)感恩倾向和亲子沟通在处境不利青少年的美育实践感知和生活满意度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应用心理学
汉语熟练阅读者阅读能力差异测验的编制
熊建萍, 居萍, 陈慧慧, 张玉杰, 王青春
2024, 22(4):  529-53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8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发信效度良好的汉语熟练阅读者阅读能力差异的测验工具,编制了汉语熟练阅读者拼写测验、词汇知识测验和阅读理解测验。系列分析的结果显示,拼写测验能够评估潜在的拼写能力,词汇知识测验能够衡量词汇知识水平的差异,保留三篇短文的阅读理解测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果表明,本研究编制的拼写、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测验能有效评估汉语熟练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差异,可以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工具。

社交情境类型对孤独症儿童响应性共同注意心理过程的影响
王崇颖, 刘云婷, 孙凌
2024, 22(4):  538-54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7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而共同注意又是社交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早期的共同注意缺陷会损害其社会认知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社交情境类型对孤独症儿童响应性共同注意心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32名3~6岁的孤独症儿童和4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参加了两个眼动追踪实验:人−物社交情境和人际社交情境。研究发现:当情境人数为两人时,孤独症儿童的注视知觉无明显缺陷,但当社会信息强度变化时,其注视知觉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此外,其注视追随能力在两类社交情境中均存在明显缺陷。

多媒体学习中的不流畅效应:线索与流畅性的平衡
张锦坤, 赖廷明, 昝晓琪, 李莎, 连坤予, 张俐娟
2024, 22(4):  545-55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15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流畅效应表明,降低学习材料的知觉流畅性可以提升多媒体学习效果。新近研究发现,添加线索(如颜色标签)可能会影响该效应。本研究探讨了多媒体学习中线索(颜色标签)与不流畅效应间的关系。实验1验证了“适当”不流畅程度下多媒体学习中的不流畅效应。实验2采用2(线索:有、无)×2(流畅性:流畅、不流畅)被试间设计,综合行为和眼动结果发现,相比无线索组,有线索组的加工流畅性更高(学习时间更短);不流畅组在线索区有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且线索调节流畅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线索有助于引导注意力,促进不流畅文本学习,但同时可能会抑制对其他学习内容的加工。平衡多媒体学习中的文本流畅性与线索有效性是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值得重视的要素。

共同经历社会排斥提高女性合作倾向:基于fNIRS的超扫描研究
宋娟, 焦志彬, 杨雪, 韩高鑫, 陈祎玥, 连涛, 梁竞元
2024, 22(4):  553-56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126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经历社会排斥促进合作,但其神经机制并不清楚,尤其是人际神经机制。本研究招募女性被试82名(41对),采用网络掷球及囚徒困境范式,从双脑视角考察共同经历社会排斥对合作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经历社会排斥组的合作倾向及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并且,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与合作倾向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合作过程中,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的提高,可能是共同经历社会排斥提高合作倾向的脑间神经机制。这一发现为理解合作行为的脑间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证据,对团队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排球运动员接扣球知觉预测认知加工特征研究:来自眼动和fNIRS的关联证据
张文, 阚超, 郭丽敏, 刘知和, 刘阳
2024, 22(4):  562-56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152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预测是决定运动技能水平的关键因素,高水平运动员可能存在知觉预测优势,但运动经验促进知觉预测的眼−脑交互加工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选取排球比赛视频材料,利用眼动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探查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在接扣球知觉预测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大脑认知加工特征。结果发现,专家组正确率显著大于新手组,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专家组瞳孔直径和眼跳幅度均显著小于新手组。专家组左侧腹外侧前额叶、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新手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和瞳孔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左侧腹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和瞳孔直径与眼跳幅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具有知觉预测优势,长期排球训练促进了视觉与大脑信息加工的快速耦合。

威权领导对员工反馈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
石冠峰, 闫文波
2024, 22(4):  570-57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4.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6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探究威权领导对员工反馈规避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283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威权领导能够正向预测反馈规避行为;基于组织的自尊在威权领导与反馈规避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心理弹性负向调节威权领导与基于组织的自尊之间的关系,即员工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员工心理弹性还会进一步调节基于组织的自尊这一中介效应。即员工心理弹性水平较高时,威权领导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反馈规避行为的间接影响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