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侃
    2003, 1(2):  81-85. 
    摘要 ( )   PDF(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心理学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心理学在最近20多年中,通过全国心理学家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表面繁荣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了使我国的心理学能够健康地发展并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从政策导向、资源分配、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诸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车文博
    2003, 1(2):  86-88. 
    摘要 ( )   PDF(4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某种相同性,且与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现象相关,加上又都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故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冲击的同时,又在反对科学主义、重建人际沟通和实现人的个性等方面有某种一致性。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
    崔红, 王登峰
    2003, 1(2):  89-95. 
    摘要 ( )   PDF(7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词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与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王极盛, 丁新华
    2003, 1(2):  96-99. 
    摘要 ( )   PDF(3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专业人员价值取向的现状研究
    金盛华, 李慧
    2003, 1(2):  100-104. 
    摘要 ( )   PDF(5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8省市的428位专业人员所进行的价值取向研究表明,我国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总体倾向是积极向上,与社会期待相符合的,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公众利益、法律规范、感情和家庭的价值;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显著影响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的个别侧面,但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的作用不显著。
    Gating范式:探讨听觉词汇加工的途径
    武宁宁, 舒华
    2003, 1(2):  105-109. 
    摘要 ( )   PDF(6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反应时任务只能为听觉词汇加工提供定量数据,而不能提供定性信息,Gating范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以上两种信息,使研究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听觉词汇加工的即时过程。而且它的适用群体广泛,可被用于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Gating范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期待它被更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使用。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
    张向葵, 张林, 王颖
    2003, 1(2):  110-115. 
    摘要 ( )   PDF(5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44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在应用学习策略方面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在调控策略的运用上女生显著多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的运用上男生多于女生。深层加工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3)初二和高二年级学习优、差生之间在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深层加工、检索应用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在各年级的优、差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中学生颜色内隐学习特征的实验研究
    郭秀艳, 邹玉梅, 李强, 孙怡
    2003, 1(2):  116-121. 
    摘要 ( )   PDF(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以48名中学生为被试,分别用色块串和色词串为材料,设时间变量(单元)以了解学习的详细进程,研究了中学生颜色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结果发现:(1)非言语材料(色块)较言语材料(色词)更适合于内隐加工;(2)时间变量上整体呈递增趋势,称长时功效。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3)指导语上存在主效应,内隐学习优于外显学习,即内隐学习在不同材料上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中国与英国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比较研究*
    纪林芹, 张文新, KevinJones, NannetteSmith
    2003, 1(2):  122-127. 
    摘要 ( )   PDF(5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对中国和英国近万名(中国8937名,英国1035名)中小学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儿童积极。(2)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女孩比男孩对待欺负的态度较积极;小学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初中儿童积极。(3)儿童在欺负/受欺负关系中的角色与其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有联系。未参与者对欺负的态度最积极,其次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而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消极;(4)儿童对受欺负者的同情多,而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少。
    背景知识对4~8岁儿童和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
    丁新萌, 阴国恩
    2003, 1(2):  128-132. 
    摘要 ( )   PDF(4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
    李虹
    2003, 1(2):  133-136. 
    摘要 ( )   PDF(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测量工具为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788人。结果显示,约8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显示高自尊,另外约20%的大学生显示低自尊。
    不同学习成绩的小学生有意遗忘过程的实验研究
    宋耀武, 白学军, 陶云
    2003, 1(2):  137-142. 
    摘要 ( )   PDF(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的实验材料为单字和双字词,利用字表方式呈现。被试为小学六年级的3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和差各选15名。实验结果为,(1)对单字材料,被试既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了有意的复述,又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了提取抑制;对双字词材料,被试只有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提取抑制,而没有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有意复述;(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有意遗忘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论人的心理素质
    张大均
    2003, 1(2):  143-146. 
    摘要 ( )   PDF(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本土化概念。文章以“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为逻辑顺序,分别探索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本质涵义,并从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人格、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探讨了心理素质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理论的分歧与整合
    冷英, 莫雷
    2003, 1(2):  147-150. 
    摘要 ( )   PDF(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它们试图对读者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做出解释。文章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的历程、基本假设和实证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理论派别的分歧与整合的趋势。
    启动效应的ERP研究综述
    吕勇, 韩宗义, 杜英春
    2003, 1(2):  151-155. 
    摘要 ( )   PDF(5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ERP为工具,对启动效应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在知觉启动方面,发现视觉运动启动的神经机制不同于其它知觉型启动,它既涉及视觉加工的较早阶段,也涉及到较晚阶段。再如,词的重复效应不同于物体的重复效应等等。关于语义型启动的ERP研究,主要围绕N400和N450进行。本文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该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研究范式问题进行了讨论。
    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
    闫国利, 白学军, 陈向阳
    2003, 1(2):  156-160. 
    摘要 ( )   PDF(4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介绍了解释阅读过程的主要眼动理论,并对早期的视觉缓冲器加工理论、直接假说和眼-脑假说、聚光灯理论、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等眼动理论和新近的战略战术模型和E-Z模型等眼动理论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眼动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