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
    周爱保, 赵海燕, 夏瑞雪, 袁月, 贾婷婷, 谢珮
    2022, 20(2):  145-15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1
    摘要 ( )   HTML ( )   PDF(6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影响记忆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内隐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分别对记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不同语义水平下,自我相关的特质词和非特质词的记忆优势表现在不同的再认提取阶段;个体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表现出显著的记忆优势;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是对记忆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但参照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受到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制约。
    情绪效价−空间动作隐喻联结对成人和儿童外语情绪词学习的影响
    赵思怡, 李莹, 王悦
    2022, 20(2):  153-15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2
    摘要 ( )   HTML ( )   PDF(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情绪效价与空间动作的隐喻联结如何影响中国成人及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对外语情绪词的学习,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根据情绪效价将新学习的实体外语词卡放在对应空间位置。测试阶段采用二选一迫选任务,记录新词学习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无论是成人组还是儿童组被试,隐喻一致组在测试阶段中对所学外语词的再认反应时均快于隐喻不一致组和控制组。研究表明,成人和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均存在情绪效价–空间动作隐喻联结的心理表征,并且该联结可以影响成人及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外语情绪词学习效果。
    汉语老年读者的多词单元加工: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何立媛, 赵星, 白玉, 刘妮娜
    2022, 20(2):  160-16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3
    摘要 ( )   HTML ( )   PDF(5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由两个双字词组成的多词组合(单词组合、模糊词组合、双词组合),比较老年人和青年人对多词单元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两类组合,所有被试在单词组合上的注视时间更短,第一遍注视次数更少,成分词上的注视时间更短,跳读率更高,表现出多词单元的加工优势,而且这一加工优势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老年读者同样将多词单元作为整体进行加工。
    聋人句子阅读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证据
    秦钊, 王影超, 叶佳滢, 袁小源, 闫国利
    2022, 20(2):  167-17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4
    摘要 ( )   HTML ( )   PDF(7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聋人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是由于听觉信息的缺失,聋人的视觉功能会发生补偿性改变,表现为对副中央凹视野内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测量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以探究聋人的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能否促进其中央凹的词汇识别过程。结果发现,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在早期阅读指标凝视时间,而阅读能力匹配组只出现在晚期阅读指标总注视时间。因此,相比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读者,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得更早,表现出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
    不确定感与从众:决断性与结构需求的中介作用
    韩瑞康, 林静远, 梅颖, 李开云, 林丰勋, 雷怡, 李红
    2022, 20(2):  174-18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5
    摘要 ( )   HTML ( )   PDF(6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感伴随从众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其内在加工过程及个体差异仍不明确。对80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确定感与从众正相关;(2)决断性与结构需求完全中介不确定感与从众的关系,且存在性别差异;二者关系上,女性更大程度上受决断性的中介,其次为结构需求;男性受决断性和结构需求的平行中介。结果支持不确定−认同理论和认知闭合两阶段模型观点,为不确定状态下不同性别人群从众行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阈上阈下启动刺激在不同锻炼人群中引发自动评价的特点
    朱昭红, 孙令令
    2022, 20(2):  182-18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6
    摘要 ( )   HTML ( )   PDF(7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加工理论认为锻炼行为形成中自动加工(系统1)和熟虑加工(系统2)是两个相互作用但又截然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自动评价通过触发系统1的自动加工过程激活运动记忆自发的心理联想,并对运动进行情感评价,从而影响锻炼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锻炼相关刺激在不同锻炼人群中引发的自动评价特点。采用评价启动任务范式,实验1和实验2分别给予阈上和阈下锻炼词或非锻炼词作为启动刺激,之后要求被试对积极或者消极目标词进行按键反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阈上还是阈下呈现锻炼启动词,均表现为锻炼组对积极目标词反应速度更快。结果表明:锻炼人群对于锻炼词具有积极自动评价。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邓林园, 杨梦茜, 杨雨萌, 周楠, 李蓓蕾
    2022, 20(2):  190-19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7
    摘要 ( )   HTML ( )   PDF(6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父母控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儿童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张秀慧, 赵宝, 王志家, 刘莉
    2022, 20(2):  197-20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8
    摘要 ( )   HTML ( )   PDF(6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555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控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且情绪症状显著多于四、五年级;男生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父母行为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母控制(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在父母控制与儿童情绪症状关系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硕, 蔡雪斌, 邓旭阳, 赵馨
    2022, 20(2):  204-21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09
    摘要 ( )   HTML ( )   PDF(8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林, 洪新伟, 范航, 陈燕铃, 赵明玉, 朱婷婷, 刘燊
    2022, 20(2):  212-21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0
    摘要 ( )   HTML ( )   PDF(6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在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若要增加依恋回避初中生的欺凌保护行为,应注重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欺凌应对效能。
    拒绝敏感性与留守中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
    王江洋, 王蒙歌
    2022, 20(2):  219-22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1
    摘要 ( )   HTML ( )   PDF(6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留守中学生拒绝敏感性、生命意义感、自我污名与病理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拒绝敏感性自陈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留守儿童自我污名自陈问卷,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803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拒绝敏感性既可直接正向预测,也可经拥有意义感、自我污名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留守中学生的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研究结果可为解释留守中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粗暴养育与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焦虑与性别的作用
    岳鹏飞, 胡文丽, 张嘉鑫, 史梦梦
    2022, 20(2):  226-23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2
    摘要 ( )   HTML ( )   PDF(6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儿童学习投入的社会文化情境发展模型和动机与投入之轮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粗暴养育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与性别的作用。对85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粗暴养育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状态焦虑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2)状态焦虑在粗暴养育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粗暴养育→状态焦虑→学习投入”的前半段路径,相对于男性,粗暴养育与状态焦虑的正向联系在女性中更强。
    数量让位价值:5~10岁儿童公平分配发展的“此消彼长”
    朱娜平, 王文平, 李丽琼, 刘雁伶
    2022, 20(2):  233-23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3
    摘要 ( )   HTML ( )   PDF(5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操纵资源价值与数量的比例关系,形成互不影响的数量平等与价值平等,考察5~10岁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中公平分配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6岁以后儿童公平分配发展存在数量平等“消”和价值平等“长”的特点;(2)与第一方卷入情境相比,在第三方卷入情境中9~10岁儿童公平行为发展存在差异,而公平认知不受卷入情境影响;(3)儿童公平认知发展能正向指导公平行为表现,但会受卷入情境、年龄和性别影响。
    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冷”“热”执行功能的并行中介作用
    孙云瑞, 韩映虹, 吕勇, 刘芳
    2022, 20(2):  240-24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4
    摘要 ( )   HTML ( )   PDF(6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及“冷”“热”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对218名3~6岁幼儿的人格、言语能力、“冷”“热”执行功能和白谎行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控制年龄和言语能力后,智能特征和亲社会性可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白谎行为;“冷”执行功能在智能特征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亲社会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外倾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冷”“热”执行功能在认真自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应用心理学
    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问卷的编制
    陆芳, 付淑英
    2022, 20(2):  248-25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5
    摘要 ( )   HTML ( )   PDF(6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状,本研究编制了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问卷,并对2681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道德、社会态度、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等五个方面,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交往水平明显高于留守儿童。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农村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工具。
    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量表编制
    孙锦露, 刘海骅
    2022, 20(2):  255-26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6
    摘要 ( )   HTML ( )   PDF(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制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量表,为校园欺凌的评估、分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采用文献分析、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量表维度并编制初始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量表包含26个项目,共5个维度,分别是身体欺凌、关系欺凌、财物欺凌、性欺凌与网络欺凌;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与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作为测量校园欺凌行为的工具。
    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元分析
    白慧慧, 王雨晴, 孙婉靖
    2022, 20(2):  261-26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7
    摘要 ( )   HTML ( )   PDF(6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韧性的差异及其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5篇文献和188个独立效应量(n=26784)。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具体来说,他们在积极认知、社会能力、家庭支持、家庭平等与自主、人际协助、教师关怀与同伴高期望维度上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而在同伴亲密关系维度上显著高于一般儿童。此外,人口学变量(性别、学龄段)和留守相关变量(打工者、监护者、团聚频率)影响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韧性的差异,测量工具不影响该差异。
    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及其提升
    袁博, 廖苏霞, 郭俏俏, 高奇扬, 陈思宇
    2022, 20(2):  268-27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8
    摘要 ( )   HTML ( )   PDF(7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社会善念范式,探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移情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善念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2)移情训练活动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本研究扩展了社会善念的研究领域,为促进流动儿童社会互动技能和亲社会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
    徐晓惠, 张耀华, 徐敏, 张明浩
    2022, 20(2):  274-281.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7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考察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并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控制社会比较的方向、不公平程度及有无代价等因素,结果发现,社会比较会影响大学生的公平感知,在向上社会比较条件下,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能够调节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感知的影响,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在向下社会比较时更愿意选择平等选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平感知,关注自身利益是否最大化。
    家庭氛围、子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关系: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的差异
    李启明, 王纪婷
    2022, 20(2):  282-28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2.02.020
    摘要 ( )   HTML ( )   PDF(7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家庭环境(家庭氛围)、认知过程(生活满意度)和个人因素(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对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影响,对591户家庭亲子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心理健康均正向预测子女心理健康,家庭氛围和子女生活满意度在其中起了重要中介作用;(2)较之于父亲,母亲心理健康对家庭氛围的预测效应更显著,母亲能以家庭氛围和生活满意度为链式多重中介预测子女心理健康,父亲心理健康仅以生活满意度为中介预测子女心理健康;(3)母亲心理健康仅能直接预测女儿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父子间代际传递效应高于父女,以及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效应随子女年龄增长而提高,父亲的影响效应却在下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且可丰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