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心理学 新使命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游旭群
    2023, 21(2):  145-15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1
    摘要 ( )   HTML ( )   PDF(6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来,中国心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今中国心理学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仍存在不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原论和机械论等局限,这导致中国心理学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上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心理学在面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必须认识到人具有生物、心理、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复杂属性,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回答“什么是人”的根本问题,人的心理与思想、人的属性及其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等问题。重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蓬勃中职“心育”朝气
    俞国良
    2023, 21(2):  154-16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2
    摘要 ( )   HTML ( )   PDF(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订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职业教育赋能提效所需。本文从目前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背景与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修订稿的重点“目标与任务”“教育内容”等进行了诠释,旨在具体阐明修订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修订工作的启示,即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要主动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学生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与辅导咨询,并从个体、人际、群体、社会与课程、辅导、活动、资源的相互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基础心理学
    词间空格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词汇加工的影响
    阿依古丽·艾尼, 买合甫来提·坎吉, 刘贵雄, 帕里扎·布拉提汗
    2023, 21(2):  163-16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3
    摘要 ( )   HTML ( )   PDF(6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高熟练和低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无空格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句子阅读任务中的眼动特征,以探讨词间空格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熟练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有空格的句子阅读中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少于无空格条件,即有空格条件下的阅读优于无空格。此外,空格对低熟练大学生词汇通达早期阶段的促进作用更大。总之,空格促进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词汇加工。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词汇加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词素分解表征,并随着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词素分解表征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整词加工能力逐渐提升。
    句子理解过程中敬语加工和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来自ERPs的证据
    纪丽燕, 冀爱爱
    2023, 21(2):  169-176.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4
    摘要 ( )   HTML ( )   PDF(16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同时操纵名词短语中听话人社会地位和话语中第二人称代词形式“你/您”的一致性以及名词短语中词类的一致性,考察句子理解过程中敬语加工和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词类一致条件下,敬语违反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P600,低语用能力组诱发左侧前部负波(LAN)和晚期负活动;词类违反的条件下,两组被试中均没有发现和敬语违反加工相关的ERP效应,词类违反和词类−敬语双重违反在两组被试中均诱发P600效应。结果表明,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敬语的加工必须在成功的、基于词类的短语结构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敬语一致性的加工策略受到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
    汉语词汇再认中的生命性效应:编码丰富性观点的解释
    邢敏, 刘希平
    2023, 21(2):  177-18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5
    摘要 ( )   HTML ( )   PDF(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命性效应是指生命实体比非生命实体更容易被记住,其潜在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编码丰富性观点认为,与非生命项目相比,生命项目引发更丰富的编码,从而为记忆提取提供更多的线索。本研究通过三项实验,分别在编码丰富(实验1)和限制编码丰富的记忆负荷任务(实验2、实验3)条件下考察汉语词汇再认中的生命性效应。结果发现:编码丰富和限制编码丰富条件下,汉语词汇学习中生命词汇的再认均显著好于非生命词汇;双任务范式下并未发现生命性效应降低;生命词汇再认不受记忆负荷任务影响,非生命词汇再认受记忆负荷任务影响较大。结果表明,汉语词汇再认中存在稳健的生命性效应;编码丰富性是一种由项目生命属性引发的自动加工机制。
    注视喜欢效应中的采择机制
    周菘, 冷漫, 蒋涛, 孙艺涵, 管庆丽, 李士一
    2023, 21(2):  185-19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6
    摘要 ( )   HTML ( )   PDF(1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视觉观点采择在注视喜欢效应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对点观点采择范式进行改编,通过操纵字母位置来改变其对于虚拟人的可见性,要求被试对虚拟人可见或不可见字母的喜爱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发现,被试对虚拟人可见字母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不可见字母,且这种喜欢效应的产生不是由他人的注意力引导或目标物的位置决定的,而是由于人们对他人的视觉观点信息进行了加工,从而引发了对他人可见字母的喜欢效应。结果表明,视觉观点采择在喜欢效应的产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净脏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丁凤琴, 马小红
    2023, 21(2):  193-19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7
    摘要 ( )   HTML ( )   PDF(7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净脏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和负性道德情绪与道德敏感性的调节作用,采用净脏身体启动、负性道德情绪问卷、道德自我意象量表、道德敏感性问卷和道德两难故事判断对4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净脏启动直接影响道德判断;(2)净脏启动通过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道德判断;(3)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受负性道德情绪和道德敏感性的调节,对于高负性道德情绪和高道德敏感性的个体而言,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道德判断的内在形成机制,并为道德判断进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注意分散与记忆加工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肖晶晶, 陈登水, 张锦坤
    2023, 21(2):  200-20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8
    摘要 ( )   HTML ( )   PDF(6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成长型思维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基于动机框架的分析
    张阔, 李珮瑜, 陈丽君, 汪新建
    2023, 21(2):  209-21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09
    摘要 ( )   HTML ( )   PDF(7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1878名青少年的调查,考察了成长型思维及其动机框架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结果发现:成长型思维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资本;动机框架中的掌握目标和失败反应在成长型思维和青少年心理资本间起序列中介作用;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就的前提下,成长型思维对于青少年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增量预测效度。研究从内隐信念的角度拓展了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为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培养和促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类别特征及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麻超, 刘亚飞, 于海波, 武晓光
    2023, 21(2):  216-223.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0
    摘要 ( )   HTML ( )   PDF(7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潜在特征模式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对高一至高三共99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四种潜在类别:消极意义感型(4.71%)、探索意义感型(11.43%)、一般意义感型(43.63%)和积极意义感型(40.22%)。其中,一般意义感型和积极意义感型更具有群体普遍性。(2)高中生孤独感在四种生命意义感潜在类别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消极意义感型高中生孤独感最高,探索意义感型和一般意义感型处于中间,积极意义感型孤独感最低。结果表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异质性分化,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且与孤独感关系密切。
    高职专科学生网络欺凌受害与情绪性进食的纵向联系:身体不满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纪晓宁, 岸本鹏子, 王文映, 唐艳, 陈祉妍, 丁欣放
    2023, 21(2):  224-230.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1
    摘要 ( )   HTML ( )   PDF(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网络欺凌受害与情绪性进食的纵向联系,以及身体不满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利用问卷对301名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三次纵向数据采集,每次间隔3个月。结果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1)网络欺凌受害(T1)与情绪性进食(T3)呈正相关;(2)身体不满(T2)与自尊(T2)在网络欺凌受害(T1)和情绪性进食(T3)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网络欺凌受害可以通过身体不满和自尊预测情绪性进食,身体不满和自尊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3~6岁幼儿羞耻发展教师评定量表的编制
    何明影, 张献英, 李玲玉, 杨丽珠
    2023, 21(2):  231-237.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2
    摘要 ( )   HTML ( )   PDF(6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幼儿羞耻结构,编制3~6岁幼儿羞耻发展教师评定量表。经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编码,编制幼儿羞耻发展教师评定初始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修订初始量表,最终正式量表包含违规羞耻和失败羞耻两个维度。对正式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量表具有较高的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构建多质多法矩阵检验量表的构念效度,结果发现量表的构念效度良好。该量表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幼儿羞耻的有效工具。
    正念训练对3~4岁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马颖, 雷颖, 艾玥玥, 向唯鸣
    2023, 21(2):  238-244.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3
    摘要 ( )   HTML ( )   PDF(7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正念训练对3~4岁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将60名3~4岁儿童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到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及训练结束三个月后,家长和教师分别评定儿童社会行为水平。结果发现:(1)前测中,训练组儿童的社会行为不同维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及追踪数据表明,训练组儿童的害羞退缩和攻击性行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家长评定和教师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4)儿童性别对正念干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证明正念训练对提高3~4岁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其效果稳定。
    童年期情感忽视对大学生情绪调节困难和丘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重评策略的中介作用
    徐滨, 金晓康, 魏士琳, 阴晓娟, 严世振, 贾丽娜, 金花
    2023, 21(2):  245-25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4
    摘要 ( )   HTML ( )   PDF(12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伴有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CEN)和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大学生为对象,借助问卷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考察单发性CEN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丘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结果发现,忽视组情绪调节更困难且更少使用重评策略,丘脑和背外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更强;跨组分析中重评得分完全中介丘脑功能连接对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结果提示,单发性CEN可能诱发成人期的情绪调节困难,而丘脑自发活动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重评策略而影响其成人期情绪调节能力。
    应用心理学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质量评价
    宋学玲, 梁正妍
    2023, 21(2):  253-25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5
    摘要 ( )   HTML ( )   PDF(7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质量评价是考试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科目,随机抽取22,126份作答数据,利用SPSS21.0和R软件,采用双参数Logistic模型和拓广分部评分模型对命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试卷结构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完全一致;各种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均偏重基础;考生能力范围分布较广;测验信息量基本满足要求。从难度来看,试卷难度中等偏易;从区分度来看,仍有部分差级试题,中级试题占比也偏高。从信息函数来看,绝大多数试题的最大信息量都高于期望信息量;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际提供的最大信息量比例高于应提供的信息量比例;测验信息函数曲线整体偏左,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考生群体区分度有待提高。
    教师关怀行为对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和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蒋俊杰, 王旭, 喻婧, 向欢欢, 郭成
    2023, 21(2):  260-265.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6
    摘要 ( )   HTML ( )   PDF(7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关怀理论和意义感建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137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教师关怀行为与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关系以及睡眠质量、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和中学生学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2)睡眠质量在教师关怀行为与中学生学业压力之间起中介作用;(3)生命意义感在教师关怀行为、睡眠质量和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生命意义感调节了中介的前半段路径和直接路径。结果表明,教师的关怀行为会通过睡眠质量影响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拥有较高生命意义感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调节睡眠质量和学业压力。
    群体认同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听障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
    马艺丹, 薛威峰, 刘琴, 徐银
    2023, 21(2):  266-272.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7
    摘要 ( )   HTML ( )   PDF(6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内群体认同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听障朋友支持问卷对366名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青少年(10~12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听障青少年群体认同中的不同维度(满意度、团结性和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听障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的满意度、团结性、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听障朋友支持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听障朋友支持仅在群体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特质正念与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链式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黄亚娟, 董蕊, 杨震, 康凯月, 许欣
    2023, 21(2):  273-279.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8
    摘要 ( )   HTML ( )   PDF(8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正念监控与接受理论(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 MAT),以460名专业运动员为被试,探究特质正念与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质正念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负向预测抑郁−焦虑−压力,并分别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我同情的单独中介及两者的链式中介发挥作用;(2)该模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主观幸福感为结果变量时,男性组中介效应大于女性组;以抑郁−焦虑−压力为结果变量时,女性组中介效应大于男性组。研究结果可以为提升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方向。
    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关系的元分析
    孟鸿兴, 梅志玲, 王晓庄, 徐晟
    2023, 21(2):  280-288.  DOI: 10.12139/j.1672-0628.2023.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7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有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和老年人孤独感的内在联系,但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检索后获得的39项研究(49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情绪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的关系受到网络社交媒体测量指标和孤独感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但不受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本研究为老年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也澄清了二者相关性大小和方向不一致的分歧,对于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而缓解孤独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