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研究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不同视野注意能力
    田梦雨,张熙,张逸玮,毕鸿燕
    2016, 14(3):  289-297. 
    摘要 ( )   PDF(7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城市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和同年龄对照组两组儿童,采用不同视角的刺激探测任务初步探查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不同视野注意能力及特点。研究使用圆点、数字和汉字三种刺激类型并设置了3°,12°,17°三种视角条件。结果发现,在数字和汉字条件下,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对刺激探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同年龄对照组儿童,说明在加工复杂刺激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知觉加工迟缓的缺陷。但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扩散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即更多地注意外侧视野的信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表现为随着视角的增加,正确率降低,反应时延长。
    语言转换影响双语认知优势的发展进程
    焦鲁,王瑞明,刘聪,沈曼琼
    2016, 14(3):  298-304. 
    摘要 ( )   PDF(7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双语转换问卷进行修订,用于客观测量双语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第二部分采用数字命名任务考察语言转换对双语认知优势发展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存在显著负相关;在高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混用消耗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语言转换首先影响瞬时转换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会对持续监控能力与抑制控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情绪的确定性评价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谢丽丽,徐慧芳,姜媛,方平
    2016, 14(3):  305-310. 
    摘要 ( )   PDF(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对个体的信息加工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对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会受到情绪确定性评价的调节。高确定评价的情绪中,积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消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积极情绪中,高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低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当个体对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进行合理归因后,情绪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对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效应都消失了,说明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均以信息的方式对对个体信息加工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关系的元分析
    宋颖,张守臣,刘航宇
    2016, 14(3):  311-317. 
    摘要 ( )   PDF(5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中外研究中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的相关性和影响二者相关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选择63项研究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92-2014。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效应值为0.358。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文化背景、工作记忆测量方法、测量内容、测量语言有调节作用。结论: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文化背景和工作记忆测量调节二者之间的相关。
    青少年分类能力发展特点的眼动研究
    杨伟刚,王有智,陈婉茹
    2016, 14(3):  318-324. 
    摘要 ( )   PDF(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13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青少年分类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不论是从分类结果还是从分类加工过程中看,青少年分类概括的能力并没有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而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高中阶段为分类能力发展的过渡阶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6岁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研究
    董圣鸿,郑海林,王燕,余巧玲
    2016, 14(3):  325-330. 
    摘要 ( )   PDF(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及发展的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108名4-6岁学龄前儿童,在实验一中采用独裁者博弈(DG),实验二中改进mini-最后通牒博弈(mini-UG),分别从提议者和回应者的角度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4岁儿童已经能初步辨识对方的公平意图,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他们行为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5到6岁期间公平意图的影响更大,是儿童公平意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团体表扬对学前儿童字词掌握效果的影响: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
    沙晶莹, 张向葵
    2016, 14(3):  331-337. 
    摘要 ( )   PDF(6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14名5-7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团体表扬对学前儿童字词掌握效果及任务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团体表扬能够有效提高学前儿童的字词掌握效果及坚持性;(2)团体表扬与个体表扬,均能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感受;(3)团队认同调节团体表扬对学前儿童字词掌握的影响,表现为团体表扬更能有效提升高团队认同者的字词掌握效果。
    4-8年级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内隐认知偏差
    王荣,桑标,李亚真
    2016, 14(3):  338-345. 
    摘要 ( )   PDF(7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儿童同伴关系中的认知偏差情况,以四、六、八年级共153名中小学生(9-15岁)为被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了儿童对其同伴关系双方的相对认知。结果表明:(1)儿童的同伴关系认知中存在内隐认知偏差,儿童对自己的认知要显著积极于对同伴的认知,表现出了自我提升现象。(2)儿童同伴关系中这种内隐认知偏差的表现及程度均不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
    幼儿教师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任教意愿的中介作用
    赵小云,郭成,薛桂英
    2016, 14(3):  346-351. 
    摘要 ( )   PDF(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工作绩效与任教意愿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了安徽省参与国培计划的26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较高,对自己的工作绩效也较为肯定,但对所在单位薪酬制度的认知评价并不是很积极;(2)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任教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竞争性知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且仅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能显著预测其工作绩效,且任教意愿在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路径
    康玥媛,张楠,王光明,佘文娟,刘艳云
    2016, 14(3):  352-359. 
    摘要 ( )   PDF(9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的作用路径,通过目标抽样,选取102名高中生为被试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并依托AMOS软件的模型界定搜寻功能进行路径分析,获得研究结论:(1)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素养这5个变量对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作用效果值依次递减。(2)5个变量通过两条主要路径影响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是智力因素与数学素养构成的影响路径,二是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以及数学学习策略构成的影响路径。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祖雅桐,杜健
    2016, 14(3):  360-366. 
    摘要 ( )   PDF(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抑郁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266名初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抑郁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理想-现实自我差异的增加而升高;(3)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降低;(4)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水平调节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即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的升高而升高,但升高速度随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减慢。
    应用心理学
    公正世界信念与跨情境动机效应
    梁福成,周宇,王俊坤,唐卫海
    2016, 14(3):  367-371. 
    摘要 ( )   PDF(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公正世界信念状态:公正vs不公正)×2(中奖者的个性品质:正向vs负向)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是否具有跨情境动机效应。结果发现:预先激活的公正世界信念状态迁移到了回忆不同个性品质中奖者奖金数额这个不同情境中,影响了人们的记忆。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跨情境动机效应。
    公平与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
    陈世平,薄欣
    2016, 14(3):  372-376. 
    摘要 ( )   PDF(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体在不同公平情境下面临不同的惩罚成本时会采取怎样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本研究以1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设置高低两种不公平情境和3种惩罚价格,对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都有随着惩罚价格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第三方惩罚需求。研究表明,惩罚成本显著影响个体的第三方惩罚的实施;在低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其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无显著差异,即各种惩罚成本下出现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可能性均较小;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的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差异显著,惩罚成本越低出现第三方惩罚的可能性越大。
    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
    陈剑梅,傅琦
    2016, 14(3):  377-383. 
    摘要 ( )   PDF(6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两个3×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信用劝捐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损失目标框架比收益目标框架的被试决策时间更短,捐赠更多,被试在信用X损失框架情境中捐赠最多,反应时最短;(2)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交互效应均显著,情感策略受框架效应影响较大,在损失框架下被试反应时更短,捐赠更多。
    家长式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
    务凯,李永鑫,刘霞
    2016, 14(3):  384-389. 
    摘要 ( )   PDF(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对176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地影响;(2)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3)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促进性建言行为。
    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研究
    王晓庄,骆皓爽,张永翠,吴捷
    2016, 14(3):  390-398. 
    摘要 ( )   PDF(8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迟退休态度是影响新退休政策推行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本研究采用《延迟退休态度问卷》等工具,抽取450名临近退休员工,考察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以及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在其二者关系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临近退休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较为消极。(2)低组织支持感条件下,工作投入在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低组织支持感不利于缓解家庭中心性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3)高价值认同条件下,家庭中心性与工作投入、延迟退休态度的正向关系弱化。给予员工高价值认同可以提升对延迟退休的积极态度。高关心利益也可缓解家庭中心性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
    权力对观点采择的影响:权力动机的调节作用
    李亚强,陈朝阳,苏永强,杨琳琳,杨勇
    2016, 14(3):  399-405. 
    摘要 ( )   PDF(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权力和观点采择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权力动机在其关系中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图片故事练习测量被试的权力动机,使用语义启动法和书写经历法唤起被试的高低权力感,最后要求被试完成认知观点采择任务和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以考察其观点采择表现。结果发现:(1)在认知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的主效应显著,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的认知观点采择更好;(2)在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权力不可预测情感观点采择;(3)两类任务中不同类型的权力动机在权力与观点采择的关系中均显示出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于个人化权力动机为主的个体,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主的个体的观点采择表现更好。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的关系
    刘海娟,姚德雯
    2016, 14(3):  406-410. 
    摘要 ( )   PDF(5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足于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的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研究综述
    网络游戏体验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
    张国华,雷雳
    2016, 14(3):  411-419. 
    摘要 ( )   PDF(9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是网络游戏玩家最重要的游戏目的与动机之一。所谓网络游戏体验,是指网络游戏玩家和网络游戏诸要素在一定游戏情境下交互作用产生的认知和情绪反应。本文在网络游戏体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网络游戏体验的结构、类型及测量方法,概述了网络游戏体验的前因和后果变量。文章最后指出,完善网络游戏体验的测量方式、改进网络游戏体验的研究方法、澄清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拓展网络游戏体验的应用研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述评
    张彩云,武浩
    2016, 14(3):  420-425. 
    摘要 ( )   PDF(6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教师和学生知觉到的问题行为具有一致性。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不足,缺少长期追踪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向低龄延伸;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干预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化水平。
    创造力的领域性研究进展:从对立到融合的转向
    蔺素琴,申超男,段海军,胡卫平
    2016, 14(3):  426-432. 
    摘要 ( )   PDF(7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造力究竟是领域一般性的还是领域特殊性的?这一争论是创造力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它涉及创造力的内涵、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颇具争议。在系统梳理创造力领域特殊性与领域一般性观点及其研究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了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面临的诸多质疑和困境,并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进展两个层面论证了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逐步呈现出从对立转向融合的趋势。未来研究应以创造力领域融合性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创造力领域性的二级子维度,加强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并按照行为学—测量学—认知神经科学—基因学的研究主线,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揭示创造力领域性研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