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论进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心理学
    特征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
    陈琳,钟罗金,李悠,莫雷
    2014, 12(5):  577-582. 
    摘要 ( )   PDF(23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反应与刺激冲突的脑机制差异: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邱桂凤,张庆林
    2014, 12(5):  583-587. 
    摘要 ( )   PDF(16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用侧抑制任务探讨了刺激和反应冲突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数据表明,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冲突条件,表现出明显的干扰效应;脑电数据表明,在300-450ms内,反应冲突比无冲突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00-450),主要分布于额顶部,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这一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ACC;而刺激冲突与无冲突相比在350-450ms内,也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50-450),该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丘脑附近。这一结果表明,刺激与反应冲突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可能并不相同。
    干预不同个体记忆内容对负性刺激诱发的情绪水平影响*
    郭翠翠,王有智
    2014, 12(5):  588-592. 
    摘要 ( )   PDF(19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记忆在情绪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通过干预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记忆内容,研究了积极干预、消极干预和不干预三组被试在接受负性刺激后产生的情绪水平差异,以及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诱发情绪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干预类型对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积极干预组和不干预组在消极情绪后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干预组,积极干预组与不干预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认知方式、性别及干预顺序对诱发情绪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干预记忆内容可影响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水平,接受积极干预比消极干预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更低,因此对记忆内容的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
    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独立还是伴随*
    刘鹏,王勇慧,王永春,魏连玉,狄美琳
    2014, 12(5):  593-600. 
    摘要 ( )   PDF(33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
    闫婷婷,杜秀芳,李假
    2014, 12(5):  601-608. 
    摘要 ( )   PDF(31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身体清洁启动后道德纯洁词加工的时间特征:来自ERPs的证据*
    颜志雄,燕良轼,范伟,丁道群,邹霞
    2014, 12(5):  609-615. 
    摘要 ( )   PDF(23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词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词-道德纯洁词相比,清洁词-道德纯洁词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词与道德纯洁词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词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创造性倾向对科学问题解决中原型位置效应的影响*
    朱海雪,张庆林
    2014, 12(5):  616-620. 
    摘要 ( )   PDF(19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科学发明创造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的实验范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倾向与原型位置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考察了不同创造性倾向个体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原型位置效应,创造性倾向包括想象力、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四个因素,结果发现:创造性倾向总分、好奇性、挑战性对原型位置效应有影响,而且原型位置效应随着创造性倾向、好奇性、挑战性的降低而显著;想象力、冒险性对原型位置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调查报告*
    李贞,刘新春,翟瑞龙,刘芳,邓晶晶,程诚,杨丽
    2014, 12(5):  621-626. 
    摘要 ( )   PDF(21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432名成年人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体水平较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成年人在认知风格各维度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在灾难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上升趋势;(3)农村成年人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成年人;(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5)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在选择性提取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组被试得分最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人际互动的行为实验研究*
    连榕,刘建榕
    2014, 12(5):  627-632. 
    摘要 ( )   PDF(21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性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性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性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性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不同年龄群体大五人格与幸福感关系*
    陈志霞,李启明
    2014, 12(5):  633-638. 
    摘要 ( )   PDF(21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毕生发展为研究视角,调查了3192位不同年龄群体被试,探讨不同年龄群体大五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各变量都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在不同年龄群体里,神经质和开放性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且预测值随着年龄而增大,而外倾性、尽责性和宜人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存在年龄差异;(3)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60岁之后其解释率上升;(4)年龄在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中小学生对欺负现象本质内涵的感知*
    陈光辉
    2014, 12(5):  639-644. 
    摘要 ( )   PDF(2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的欺负研究均是直接采用西方“bullying”的内涵界定、理论假说以及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访谈法,立足本土文化探究欺负现象的本质内涵,为测评工具的研发和问题干预提供现实依据。来自54名欺负者、受欺负者、一般者的访谈结果发现:(1)欺负是一种强者有意伤害弱者,且会给弱者带来伤害的攻击行为,其界定性特征是故意伤害性、受伤害性和关系双方间的力量不均衡性。(2) 重复发生性、难以反抗性和道德评判性均是欺负的伴生性特征。(3)欺负现象中蕴含两种关系特征:因果性伤害关系和强弱对比关系。
    小学生对不同词语类型预视加工的发展*
    张巧明,崔磊
    2014, 12(5):  645-651. 
    摘要 ( )   PDF(24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边界范式,以60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生不同词语类型的预视效应。结果表明:(1)五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阅读效率;(2)预视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出现明显的预视效应;(3)不同词语类型的预视效应差异不显著;(4)未出现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研究结果支持阅读眼动的序列加工模型。
    4-6岁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的线索学习与位置学习*
    王泉泉,胡清芬,刘菁
    2014, 12(5):  652-659. 
    摘要 ( )   PDF(2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中小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孟四清
    2014, 12(5):  659-66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课题组用中小学生的愉快心境来定义生活满意度,对我国102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5%的中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72.3%的中小学生有烦恼,经检验存在明显的年级、性别及城乡差异;中小学生最烦恼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紧张、父母期望值高、同学中没友谊;中小学生最烦恼问题与愉快心境相关的排序依次是:父母期望值高、学习紧张、家庭气氛紧张和同学中没友谊。
    应用心理学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满意度的关系*
    张爱莲,黄希庭
    2014, 12(5):  665-670. 
    摘要 ( )   PDF(22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双方满意度的关系,对分布于不同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其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总分与自身服务满意度、来访者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与自身服务满意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胜任特征高分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自身服务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多数与知识、技能有关;与来访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均为来访者能感受到的与咨询关系建立有关的条目。
    心理距离对后悔的影响*
    段锦云,王雪鹏,古晓花
    2014, 12(5):  671-674. 
    摘要 ( )   PDF(13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了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对后悔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展开,时间距离采用组内设计,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维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312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各个维度参与实验处理,检验不同心理距离是否调节着后悔程度,其中有效数据275份。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和假设性条件下,均出现决策时心理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或客体的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的后悔就越强烈。由此可见,决策事件的心理距离越近,后悔程度越大。
    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周浩,龙立荣
    2014, 12(5):  675-681. 
    摘要 ( )   PDF(23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群体潜能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转换型领导力的调节作用*
    刘慧,张亮
    2014, 12(5):  682-687. 
    摘要 ( )   PDF(20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团队创新内在动力视角出发,考察了群体潜能与团队绩效间的关系,并探索了转换型领导力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群体潜能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关系受到转换型领导力的调节,高水平的转换型领导力会增强两者的联系,低水平的转换型领导力会减弱两者的联系。
    影响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研究*
    陈世平,韦诗,王晓庄
    2014, 12(5):  688-694. 
    摘要 ( )   PDF(23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退休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自我效能量表等工具对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探索了影响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退休人员比女性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更强;年龄越低再就业意向越强;专业技术比受教育程度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有更大影响;就业机会、再就业态度、再就业自我效能和他人支持都能显著地预测再就业意向。研究表明,再就业自我效能通过再就业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工具性态度通过情感性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外部因素(就业机会、他人支持)能通过内部因素(求职自我效能)对再就业意向产生影响。
    理论进展
    音乐诱发情绪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于悦,姜媛,方平,贺琼,张琨
    2014, 12(5):  695-700. 
    摘要 ( )   PDF(2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音乐诱发情绪是有效且特殊的诱发方式。本文对音乐诱发情绪的自我报告测量、心理生理测量和功能神经成像测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阐述了一种基于音乐特定模型的情绪测量方法。文章从音乐刺激的选择、听者特征以及情境特征三方面对影响音乐情绪测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出确定理论模型一致性、结合多元方法、利用有效刺激材料、认真考评情境和参与者特征等解决思路,并阐明了此领域的研究趋势。
    μ波抑制的界定、功能及其应用*——揭示镜像神经元活动的机制和意义
    官群,姚茹,孟万金
    2014, 12(5):  701-706. 
    摘要 ( )   PDF(22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趋势是探究μ节律与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功能的关联,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μ波抑制是代表高级神经活动标记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介绍了μ波抑制机理,强调了μ波抑制功能概念的飞跃,综述了μ波抑制在三个方面(动作、语言认知、以及高级社会功能)作为镜像神经元活动的证据,最后总结与展望μ波抑制对心理与行为困难的矫正的应用。
    单侧化准备电位启始时间点的测算:刀切法*
    吕博,刘明霞,刘丽莎,郑红,蒋重清
    2014, 12(5):  707-711. 
    摘要 ( )   PDF(13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成人期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范式与神经机制
    郑玉玮,王益文
    2014, 12(5):  712-719. 
    摘要 ( )   PDF(30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个体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会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大脑的发育而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研究者采取众多研究范式测量了成人心理理论。在进行心理理论加工时,青春期个体更多的激活了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后部,而青年期个体更多的激活了右颞上沟。根据研究结果,学者们构建了两成分认知模型、共享回路与中线结构整合模型以及心理理论多层次模型来解释成人心理理论能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应开发有效的研究范式来逐步揭示心理理论本身发展的特征、心理理论与外界因素如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解读互动心理的特征。